2008上海春季高考古诗题错答简析.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上海春季高考古诗题错答简析

2008上海春季高考古诗题错答简析   春考的古诗阅读欣赏题难度并不大,但是学生的解答却依然存在较大问题,得分率较低。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分析。     试题如下 步入衡山 范成大 应有人家住隔溪,绿荫亭午但闻鸡。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  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   [注]散诞:逍遥自在 1.诗人推断“应有人家”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对颈联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如墨、小雨如丝的山景。   B、在描绘山景的同时,也对尾联的情感表达起了衬托作用。   C、通过对乌云、小雨的动态描写,写出了衡山气候的变化无常。   D、四周乌云似瘴,小雨连绵,山道泥泞,作者顿感游兴索然。     3.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4分)   阅读古诗,必须弄清作者写景抒情的脉络层次,把握总体的情调(感情色彩),理解句子的意思(表层和深层),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明确作者运用的手法及作用。范成大的这首诗,前四句写山中所见所闻;颈联写丝雨忽来,更添韵味;尾联抒发情感,由“散诞闲身信马蹄”一句,可以确定作者游衡山的心情是自在愉快的。这样,我们就把握了要旨,确定了解题的大方向。     具体答题时,必须仔细审题(包括选择题的选项),严格遵循题目要求,或简明精确地阐述,或准确无误地选择。例如第1题中的“依据”,表明必须是“人家”的必备条件;第2题中的“最恰当”表示其中的选项不一定全是错的,此题在排除了错误项之后,还应有“最佳”选择。   如果以上两方面失误,或者有偏差,那么解题就难免出错。   第1小题并不难,但学生还是出错。不少人答成:闻鸡,松根,竹笋。其实,能够确实说明“人家”的只有“闻鸡”。松根、竹笋都不是推定的必要条件,而是作者看到的山中景象。如此答题,表明答题者并没有真正读懂。其实第二句就是对第一句的直接解说。   第2题选择其实也不难,D项中的“山道泥泞”显然和“不成泥”相背,“游兴索然”和全诗的基调也相反,立即可以排除,所以错选D项的基本没有。但是错选A和C的却很多,其原因主要在于不知道“颈联”在律诗(五律、七律)中的作用是“转”,即由“起”(首联)、“承”(颔联)转向“合”(尾联),从而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主题。其次,对选项未能仔细分析。A、C两项的判断其实是有交错重合的,表达的意思是相承的,所以难以舍此取彼。只有B项既概括了A、C的意思,又体现了颈联“转”的作用,因此应该选择B项。   要解答好第3题,首先必须仔细推敲字词,明白各句的意思;其次必须回答全面,不能偏失。然而。不少学生没有读懂,就凭感觉臆断,生搬硬套,写下诸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之类的套话,或者只回答“表现了作者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究其原因,一是不知道“骑吹”的意思,二是只看到后一句而疏忽了第一句。   “骑吹”是指出行时的前呼后拥、鼓角迎送,这种待遇一般是只有官员才能享受的;而“骑吹”又是喧闹(喧嚣)的;所以“骑吹”代指官场生活的喧嚣。“更无”的意思是进入衡山,再也没有“骑吹”了,即摆脱了喧闹烦心的官场(世俗)生活的羁绊干扰;所以作者才“散诞闲身信马蹄”,深深体味到了大自然和自由生活的情趣。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尾联表现了作者对喧嚣的官场(世俗)生活的厌弃,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由此看来,懂得古诗的“起、承、转、合”,把握作者的思路;懂得古诗抒情言志的基本方法,作出具体合理的赏析;推敲字词,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抓住作者描绘的景象,体会作品情感基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仔细审清题目要求,考虑全面,“对症下药”;以及对照原诗,准确辨析选项正误;对于解答诗词类试题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在这些方面多加研究和训练,尽快提高古诗词的阅读分析能力。 2007年春季高考——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4_-16题。(8分) 梦寻梅 方岳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注]金貂是汉代的官饰,玉华是唐代的宫殿名。 14.诗中显示“隐者家”特征的事物和场景有“黄叶拥篱”、 、 。(2分) 答案:(2分)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答对一空给1分,答对两空给2分) 细解:方岳,南宋诗人,字巨山,号秋崖,新安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1232)进士,曾为文学掌教,后任袁州太守,官至吏部侍郎。因忤权要史嵩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