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语境对电影片名翻译影响作用浅析
文化语境对电影片名翻译影响作用浅析 【摘 要】文化语境对英汉翻译活动具有直接影响。研究文化语境,对于英汉翻译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中英电影片名互译为例,解析文化语境中宗教、审美标准、习语以及文化内涵的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语境;电影片名;英汉翻译 随着社会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通过多种多样的翻译活动,人们可以相互沟通,开阔视野,感受新鲜资讯。翻译活动同时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东西方文化语境差异是其中重要的方面。 一、定义 (1)语境。语言研究离不开对语境的分析,两者是根与叶的关系,密不可分。语境(context)最早是由英国人类语言学家马里诺夫斯基(Malinowski,1923)提出,他将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对“语境”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提出了情景语境三大要素:语场(Field,指在交际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社会活动),语旨(Tenor,指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语式(Mode,指交际的渠道和媒介)。他们主要讨论了语境和翻译的关系问题,对文化语境关注不够。美国社会语言学家费什曼(Fishman)也提出了对“语域”的看法,丹尼尔·肖(Daniel Shaw)提出“翻译语境是翻译过程中聚合起来的文化互动的总和。”此后。奈达(Nida)和泰伯(Taber)进一步研究了“语境一致(Contextual Consistency)”,直接衍生出“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理论。对语境的研究也同样引起了我国学者的注意。早在30年代初期,陈望道先生所著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提出了修辞要适应“题旨和情境”的理论;张志公先生在198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一书中也提到了语境问题。(2)文化语境。根据马里诺夫斯基的分类,文化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姿势、手势)等。萨摩瓦勒特(Samovaret al,1998)则把文化语境定义为知识的储存、经历、价值、行为、态度、宗教信仰、时间概念、空间关系、学科领域等诸多方面。美国语言学家C·克拉姆契(Claire Kramsch,2006)进一步解释了文化语境,认为部落经济、社会组织、家庭模式、繁殖习俗、季节循环、时间和空间概念都是文化语境的要素;人们必须把言辞、信仰和思维方式同文化语境联系起来。研究以上定义,我们能够发现,在影响翻译活动的文化语境中,有许多相通甚至相同的要素。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将就文化语境的宗教、审美观以及文化内涵对翻译的影响进行阐述。 二、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本部分将以中英电影片名互译为例,解析宗教、审美标准、习语以及文化内涵的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1.宗教差异。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构成了民族的精神根基。不同的宗教背景会对翻译活动造成影响。例如:影片《七宗罪》上映于1995年,主要讲述了一个精神病患者自诩为神,所以根据天主教的“七项原罪(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贪食及色欲)”选择性地杀掉受害者。除此之外,故事发生在七天之内,主角将在七天之后退休……种种蕴含着“七”的元素,都将原名Seven之中的神秘,对人类命运的预见,对宗教的忌惮表现出来,而译名《七宗罪》则只涉及到七宗谋杀案,更注重“罪与罚”的内涵,没有宗教底蕴的观众对《圣经·旧约》中的七原罪也不会了解。 2.审美标准差异。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更有世界性的交流沟通作用。文化语境中,东西方审美标准的差异从电影片名的翻译中可见一斑。中国艺术渊源流长,形式多样。从古至今,儒家“理”的思想一直融合到审美过程中,显示出对人性的关注。中国人用总体的观点看世界,再加上我们一向注意儒家宣扬的和谐思想,在电影片名的选取上,更注重高度概括性,许多名字就能够让我们对主要情节有所了解。正如著名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所说:“中国的文化是向模糊,朦胧及总体的方向走,而西方的文化是向准确而具体的方向走。”傅雷也表示:“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西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而西方则不尽然。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曾说过:“言以简洁为贵(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所以英文电影更多的是直接运用主角名字,或者事件发生地点做片名。例如:Waterloo Bridge 魂断蓝桥;Gone with the W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