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用制冷设备管路设计与布置
商用制冷设备管路设计与布置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制冷管路设计与布置的基本原则。汇总了制冷空调生产、施工调试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的措施,给出了高压供液管路,高压排气管路,低压回气管路,冷却水管路的设计与布置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制冷系统 管路设计 管路布置 稳定性和经济性
中图分类号:TB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082-01
制冷管路是整个制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沟通了制冷系统的所有部件、阀件、控制器件及设备,使制冷剂在密闭的系统内循环实现制冷。制冷管路的正确设计、合理布置、严格安装关系到整个制冷系统的性能、运转稳定性和经济性。
1 制冷系统的管路布置
其主要管路分三部分。
(1)高压管路—— 即从压缩机排出到节流阀前的高压气、液管系。
(2)低压管路—— 即自节流阀出口至压缩机进口的蒸发器、回气管系。
(3)冷却管路—— 包括冷凝器和润滑油的冷却等水管系。
这些管路与所有的制冷设备阀件、连接件及控制器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冷系统。
2 制冷管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1)合理选择管径管材,尽量缩短管线长度,以减少管路阻力损失,并防止产生“闪气”现象。
(2)管路中的连接件、阀件等应按系统工作压力选择标准件。各连接件、阀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固定。
(3)制冷系统水平管路,一般沿制冷剂流动方向给以1/1000~5/1000的下斜率。管路布置、紧固应防止振动和传播噪音,同时,应考虑到管路的伸缩。
(4)防止压缩机在启动运行和停车时,液体制冷剂或润滑油流入压缩机。防止管路中出现不必要的“U”形集液弯头,以免导致压缩机“液击”。
(5)当多组蒸发器或蒸发器盘管并联时,供液管路应保证各蒸发器或蒸发盘管得到均匀供液。
(6)防止制冷管路内集油。氨制冷系统在可能集油的最低位置设放油阀或集油器。对氟系统可适当提高制冷剂的流速。
(7)对压缩机回气管路、节流阀后至蒸发器的低压管路,以及载冷剂的管路等均应采取隔热措施,以减少冷量损失。
(8)保持制冷系统管路的气密、清洁和干燥。
(9)当制冷管路通过间壁时,应采取固定(处于不同建筑物时,应考虑建筑物的不同沉降影响),低温管在穿孔内或管外应填充隔热材料,同时做好防潮措施。
(10)所有水平管或垂直上升管,均应保留一定的中心间距。管路中的阀件和连接件的位置、固定方式应顾及装置的操作、维修、检查及拆装,并力求整齐美观。
3 高压供液管的设计与布置
高压液管系指自冷凝器至节流阀之间的供液管。在设计布置上应考虑以下几点。
(1)尽可能减少液体流动阻力,防止“闪气”,保证各蒸发器或蒸发盘管的均匀供液。
(2)为顺利排液,储液器布置在冷凝器之下,其顶部至冷凝器底部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0.5m,并在储液器与冷凝器顶部之间装φ10~16 mm的压力平衡管。
(3)在装有回热器的氟系统中,汽、液采用逆流方式,以保证必要的过热度和过冷度,高压液管还应避免沿程受到外界热源的影响。
(4)当蒸发器或蒸发盘管置于储藏器(或冷凝器)之上时,供液管应向上弯过储液器顶面200 mm,否则在节流阀前必须设置供液电磁阀。
(5)供液管路中,合理布置过滤器和干燥器,对减少管路阻力损失,避免“闪气”,可起到良好效果。
(6)鉴于制冷机的安全规范,高压供液管路系统必须设置安全释放管或紧急泄氨器,以便应急时将制冷剂及时释放。
4 高压排气管的设计与布置
高压排气管指从压缩机至冷凝器之间的管路,在设计布置上应合理选择管径、管材,以满足工作压力和减少流动阻力的要求。一般管路的压降不超过0.002 MPa (0.2 kgf/cm2)。
高压排气管在压缩机停车后,其管路内的制冷剂液体和润滑油不得倒流进入压缩机。为此,横向排气管沿流动方向应有一定的向下倾斜度;当冷凝器在压缩机之上时,上升立管下端应设U形集液弯头;上身立管较高时,可在中间设多个U形弯头;对设有卸载和能量调节机构的压缩机排气管,可采用管径不等的双重上升立管,并下设U形弯头;多台压缩机并联工作时,高压排气管侧应设压力平衡管,并在上升或下降立管端部设U型弯头与总排气管连接。另外,压缩机的分油器应尽可能靠近压缩机。为保证系统中的空气或其它不凝气体顺利排出,其放空气管应装在排气管或冷凝器的最高位置。而当多台压缩机并联工作时,不管排管是上升或下降立管,其端部应设U型弯头。
5 低压回气管的设计与布置
低压回气管指自蒸发器出口至压缩机进口的管路。回气管路设计应考虑全负荷下有足够的通过面积,以减小吸气管路阻力,一般总压降不大于0.02 MPa(0.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净值客户的财富保全与传承-1.pptx
- 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发展报告大一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模板范文1500字.pdf VIP
- 吡咯替尼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真实世界研究.pdf
- 实验室生物安全个人防护培训考核试题.pdf
-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答案-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新进展和智能监测技术题库.docx VIP
-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1.1台风气象灾害(共18张ppt).ppt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认识小数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教案附作业设计(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docx
-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答案-2024年全国疾控系统大学习活动.docx VIP
- YC创业课全集.docx
- 音乐教案:金蛇狂舞.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