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服务白河模式.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信息服务白河模式

农业信息服务白河模式   “如今是网络帮了我大忙,有了它真好!……”在陕西省白河县茅坪镇枣树生态社区,我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枣树村蔬菜种植大户伍泽海正拿着一片发黄的叶子对着视频,仔细聆听着另一端工作人员的讲解,通过农业专家视频系统向县农业局专家咨询病虫害防治技术。   如今白河老百姓,他只要拨打“农业110”热线电话,就可以随时了解农用信息、查询致富信息、网上亲情会面、向专家请教农业知识、患者直接和中心医院连线……这一切,令村民耳目一新,爱不释手,一幅幅画面将整个村级信息站营造成一个温馨的信息家园。   从2009年起,当地农业部门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出了农业信息综合应用的“白河模式”,开创了山区信息为农服务、助农增收的新天地。   破解信息服务难题   “白河模式”遍地开花   白河县地处秦巴腹地,属典型的土石山区旱作农业县。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千家万户的农业技术需求常常逼得有限的农业技术干部疲于奔命却收效甚微。   为使农业信息得到综合应用,必须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白河的决策者们认为,要把农业信息综合应用与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实施全民创业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老百姓的“钱袋子”问题。由此,针对发展条件恶劣、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不便、对外信息闭塞的县情实际,该县有效破解信息服务难题,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从2007年开始,县农业局与电信、移动、联通等承建商进行通力合作,历时3年,按照“八个一”标准全面完成124个村级信息综合服务站建设全覆盖。为巩固信息入村工作成果,提升农业信息服务及应用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从2010年开始,该县通过整合涉农资源、健全三级体系、组建专家团队、搭建服务平台、拓展视频功能、开展多项服务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便捷、更加贴心的农业信息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建立了由县委、县政府牵头,由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局负责管理与运营维护,县林业、水利、卫生、民政、教育等14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县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启了一站??为农服务的新局面。   如今,农村信息站已经发展成为集政治、经济、文化、医疗等服务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创建了陕西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应用的先进典型,2012年在全省进行推广应用。这种“白河模式”在白河城乡遍地开花。   从偏远山村到城市   小信息彰显大服务   “陈老师,我今年育的西葫芦苗情况不太好,长得参差不齐不说,有的叶片还枯萎了,是水份问题吗?”   “哦,老洪你好,你的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入秋以来,寒露已过,气温忽高忽低,首先要检查保温设施是否能正常,再就是你要控制好温度,注意通风时间!”“还有,你把枯萎的苗子摘几棵带到村信息站,我在视频上看一下,防止是病虫害入侵!”   这是该县农技“110”服务的一个真实场面,像这样专家坐诊零距离服务的例子还有很多。   冷水镇星义村熊本峰夫妻,大学毕业后回乡发展生猪养殖。几年来,通过农业“110”信息平台对养殖、防疫等方面的技术进行专家咨询,对疑难病症进行网上诊疗,以及在网上发布销售信息等,现已建起年饲养量达3000头以上的标准化猪场,年收益15万元以上,两位大学生对网络帮技术的作用是赞不绝口。   通过探索与实践,该县创新思路与电信公司合作,在农业局信息中心开设了农业“110”专家服务台,成立了由30余名种植、养殖、综合类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涉农信息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有效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这一模式受到省市农业信息部门的肯定,并在全国首届“信博会”上进行展示推介。同时,借助农业信息网络资源,在县医院设立的“网络医疗会诊中心”也得到广泛应用,为缓解农村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自全县“农业110” 服务热线开通以来,共接听、解答2200余个技术、农村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问题,派出农业“110”服务车300余次,发送各类信息服务短信30000余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500余场次,培训农民3万人,累计创造经济价值近1.2亿元,每年约有2万外出务工人员通过村信息站与亲人进行网络会面。仅2011年,全县共发展种植业订单3万余亩,发展养殖业订单128件。网络医疗中心开通以来,先后与枣树、金花等村开展了网络医疗服务,开展网络会诊 150人次,网络咨询250余人次,健康讲座3期,培训村级信息员、卫生员160人次。   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和挖掘物理、组织、受众三个网络资源优势,不断提升 “三农”综合服务水平,通过信息网络服务达到了技术推广、专家服务、群众受益的 “三个倍增”,实现了网络帮技术、网络促经济、网络惠民生、网络传亲情、网络解民渴的 “五大服务功能”。让地处偏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