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与朱自清文风墨.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郁达夫与朱自清文风墨

郁达夫与朱自清文风墨   郁达夫与朱自清同为“五四”时期成就突出的作家,然而,二人性格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同。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里,他们用不同的主观心灵去感受相似的客观世界,写出了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从他们各自的代表作《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中可见,前者浪漫感伤,后者写实抒情。有道是“人如其人,字如其人”,你可知二人在书风上亦大有不同?   1931年,郁达夫独访富春江上严子陵钓台,归来做《钓台的春昼》,沉吟家国之伤,亦叹生平落拓。文中所录的那首旧体诗,名闻一时: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郁达夫在钓台题壁的这首诗,早已刻成碑石立在富春江畔。观其字迹,左高右低,欹侧取势,与人通常书写时的左低其右高迥异其趣。其下笔果断,不善于翻转回环,是日常快速书写造成,给人以行色匆匆之感。这种笔势可认为是率性,也可理解为倔强。有些单调,却也自成一家面目。   郁达夫好题字,却并不以书家自居,他的《说写字》说自己没练过书法,只是信手而为,甚至说是为消费些纸张,贡献纸业,参与“社会性的恶作剧”。他向来喜欢拿自己“开涮”,以“自曝家丑”著称,实际上是一种不喜俗套的名士气。他的文章多写个人经历,表现内心冲突与骚动。在那个时代,显得极为特别。郁达夫的“自叙传”式小说已成为“五四”文学经典,但他写得最好的还是散文,更见其性情与学养。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擅写抒情散文的作家中,郁达夫、徐志摩、冰心、朱自清是最有代表性的。这四位作家有许多不同处,若就情感的收放度而言,大概是由朱自清到郁达夫是渐放,由郁达夫到朱自清是渐收。也就是说,朱自清情感表现较克制平稳,郁达夫情感表现最恣肆鲜明。   相比于郁达夫的狂狷,朱自清则堪称温文。   朱自清初入文坛时写了大量新诗,台湾诗人余光中认为其诗味不足,是以散文的感觉写诗。诗人的评价略嫌苛刻,不过让朱自清留名文学史的正是散文。   朱自清的《背影》与《荷塘月色》是经典的中学范文,前者朴实,后者华丽。若就抒情而言,则后者内敛,前者感人。对于《荷塘月色》,人多只以写景美文视之,也不乏细心者从开篇的“颇不宁静”探出消息,撩起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的面纱。那篇文章写于1927年,正是国内政治形势急剧动荡之时。   更早的1923年8月,25岁的朱自清和老同学俞平伯夜游秦淮河,凝融了六朝金粉的秦淮风韵迷醉了两位书生,秦淮河的歌女让他们情思萌动,心旌神摇。后来,两人写了同题文章《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文把那种感觉写得空朦,有谈玄说理之气。而朱文说,那歌声“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明白亲切,不被情绪控制。   比较而言,朱自清写散文不像郁达夫那样处处有我,他更有细致描摹的耐心,较之郁文呈现的率真洒脱,朱文显得工细庄重。如果再比较一下他们留下的书作,从行笔细节到整体风韵,似乎也能看到收与放这两种趣味。   朱自清的楷书书风大致近欧,字形狭长,中宫收紧,字距较疏朗,他的手稿也大致属于楷书的快写,不是连绵有致的行书写法。有些作品略具魏碑风味。   当然,朱自清这样的古典文化的大学者,对碑帖见的很多,很有研究,在具体字的写法上,自然不会局限于某一家。比如“支颐啜茗忧危大,负手看花意思长”一联,是为他人题字,较之手稿更用心,更能看出书者的取法和追求。这副对联是从清代王闿运诗句中化出,表达了虽处平常却心系苍生社稷的情怀,意思庄重,书风亦端庄。   另一幅朱自清写给妻子陈竹隐的诗:“勒住群山一径分,乍行幽谷忽干云。刚肠也学青峰样,百折千回却忆君。”用语俊朗,字也写得很秀润。朱自清题字总是很认真,风格清正,和郁达夫的流动欹侧颇不相同,书写状态一个收、一个放。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于是以文来解人,以人来解字。散文在诸种文体中距离作者生活状态最近,通过散文,更容易了解作家的情感、观点与气质。民国时期的作家从小使用毛笔,对这种传统书写工具得心应手,他们的墨迹传达出了较多的个人气质和情感。   两位作家自然是不同的个性、气质和人格追求。余光中论朱自清的散文,认为文后隐藏着一个拘谨的教师和平凡的丈夫形象,很不洒脱,引为遗憾。其实无需遗憾,朱自清喜欢以平常朴厚之貌示人,与郁达夫惯以洒脱浪荡之貌示人一样,是新文学拓宽格局的体现。何必一定要以英雄志士、智者高人的面目示人呢?是真人格自可爱,是真情感必感人。杨振声评朱自清:“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郑伯奇论郁达夫:“他不愿学歌德、拜伦,他只愿做莱汉特那样文坛上交游最广的人物。”   书法,很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