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跨越两千年人性扭曲
跨越两千年人性扭曲 公元前196正月,大汉开国元勋淮阴侯韩信被杀于长乐宫钟室,年仅33岁。从此,历代为韩信鸣冤惋惜之声不绝于耳。大部分人认为韩信作为一代名将,功高震主,死得可惜。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回首那段历史,是否能够更客观合理地去审视它呢?就让我们从韩信那一幕惊人之举开始说起。 “胯下之辱”作为一个经典的成语,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文化。韩信当初甘愿受胯下之辱,最后建立不世功勋,一直为人传诵,于是他便成了忍辱负重的典型。然而在我看来,这实在值得商榷。 我们读历史,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衡量古代人的价值观念。在“胯下之辱”被传诵了近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对韩信这一行为自然是很敬佩的,并很少有人会去质疑其间的社会理念。然而,只要我们换个角度思考,站在那个年代的人的立场思考,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是一件很难让人接受的事情。因为在当时,韩信的举动可谓是前无古人,没有先例。 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韩信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话虽如此,勇士要被大众传诵却不仅仅是因为他第一个吃了螃蟹,还需要吃了螃蟹,而人却没事。换言之,就是敢吃螃蟹还不够,还需要不被螃蟹所伤。如果吃了螃蟹,人被毒死了,那大众就又是另一个说法了:这人真傻,吃螃蟹吃死了。同样,韩信如果受了胯下之辱,最后没有建立功勋,人们就会把他说成是胆怯的懦夫。 诚然,韩信成功了。但是,吃螃蟹的勇士基本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被逼出来的。而逼出来的勇士,值得称道的是他的勇敢,却未必是他所做的事。韩信应该就属于这种情况。 首先,韩信忍辱负重,敢为天下人之不敢为,着实勇敢。钻人家的裤裆,即使在有韩信这样光辉先例的今天,也不是那么容易让人接受的,更何况是在那个荣辱观念极强的时代? 其次,虽然这是很让人不齿的行为,韩信还是钻了,其承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孰视”一词,可见当时韩信心情之复杂。我们似乎能看到那个眼含愤怒的青年,在凝视对方的同时,经过痛苦的心理斗争,最终决定从那个地痞流氓的胯下钻过去。 那么,是什么驱使韩信最终做出这样的决定呢?如果仅凭勇敢,韩信就该拔剑死拼,杀了对方或者被杀。然而韩信却以惊人的忍耐力,最终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壮举。原因就在于,韩信不想死,也不想因为杀人而获罪,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他还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他渴望得到、渴望成就!而活下去是这一切的基础,哪怕是屈辱地活着。 这种渴望,我们可以解释成是对自身利益的追求。韩信就是这样一个渴望建功立业、光耀门楣的有志青年,而这份志向,究其根本,就是对利益的渴望。 韩信“亡楚归汉”,几经辗转,最后被刘邦拜为大将,说到底,他太想有一番作为,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也实现自己的利益。在韩信日后的岁月里,趋利之心一直伴随着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说韩信趋利并不过分。“靖难之役”胜利后,明成祖朱棣论功行赏,功绩第一的姚广孝却什么都不要。《明史》记载:“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又说:“以所赐金帛散宗族乡人。”姚广孝其人,前半生碌碌无为,临老鼓动朱棣造反,功成之后却毫无所求,对此我们只能理解为他的奋斗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反观韩信,对于他事汉后的种种行为,绝不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更在于自己对利益的渴求。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将军将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於是信然之,从其计,遂渡河。”郦食其说降了齐王,但韩信却为了争功,不惜耗费士兵的性命而自主攻齐,最后还导致郦食其被烹杀,其为人之无义实在令人毛骨悚然,功利之心在此已有所显现。而之后,他又在刘邦危难之时借口“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要挟刘邦封自己为“假齐王”,其利欲熏心,已昭然若揭。 至此,韩信已然不再是当年那个简简单单的有志青年了。他的志向,一再地驱动着他的贪欲,同时也一步步将自己推向死亡。 在韩信最后的那段岁月里,无论事情如何发展,他始终保持着自己那颗趋利的心,至死也放不下自身的利益。 平心而论,刘邦对于韩信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作为统兵大将,前有拥兵挟主之过,后有图谋叛逆之嫌,放到哪朝哪代都逃不过一死,而刘邦却只是把韩信降为淮阴侯,可谓皇恩浩荡。 然而韩信却一直对自己所受的待遇不满,天天发感叹抱怨,“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及至最后临被杀时,还放言:“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