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缺失及其对策周雪春.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问题意识缺失及其对策周雪春

* * 高中化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 及其对策 周雪春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214112 第二届全省中学化学教研活动专题研讨会 一、学生化学问题缺失的深层次原因 二、确立学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对策 高中化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 及其对策 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高中化学探究教育,较为流行的一种模式为: 化学是问题构成的世界,问题是化学的核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现状: 广大教师只注重的是“解决问题”,而没有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给予同样的重视。 学生呢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养成一种习惯,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少,到高中阶段,几乎没有问题了。 例如,有关金属钠的学习和探究。指导学生操作有关钠块的切割、钠在空气中及在氯气中燃烧、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在分析现象和得出正确的结论后,老师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金属钠为什么通常要保存在煤油里? 问题2)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可以称为燃烧吗?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问题3)钾的原子最外层也是一个电子,金属钾的化学性质与钠相似,试分析金属钾的有关化学性质。 问题4)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观察,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能加以解释吗? 学生的反映: *就这些吧,没有什么问题了 *看到一些现象的细节,想到一些问题,可就是不敢提出来,怕说得不好被同学笑话 *老师,还是你再说些问题吧?你提的问题确切,深刻,你提问,我们回答,你再总结,我们习惯这样。” 一、 学生化学问题缺失的深层次原因 (一)课程的原因 传统的化学课程 : *关注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掌握。 *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感悟和思考过程,忽视对化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情感价值的揭示,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的激发和培育。 新课程的无奈 : 诸多因素迫使许多老师仍在按老的模式教学 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越学越刻板、越学越没有劲、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弱 。 (二)教学观念的影响 现实教学中 : *提出问题往往是教师的专利 课堂秩序好,教学过程组织严密,学生回答问题正确,课堂教学效果就一定好,学生的考试成绩就会优秀。 *优秀课 : 老师的提问一个接一个,问题的设计一环套一环?设计的问题越天衣无缝,就越是显得成功,学生越是接连地回答,忙碌地解题,课堂就是越高效。 (三)学生素质的制约 *提出一个问题本身比解决一个问题来得困难 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往往都不能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和有活性认识的认知结构,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会认识问题的意义,很难说出比问题更加明确的见解 。 长期的应试教学的熏陶下,已经习惯了教师提问,自己回答,往往对课堂中的问题视而不见,认为教师的问题肯定是覆盖全面,揭示深刻,这种对学生来说信息饱和现象经常发生。 对化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一些概念和理论以及现象也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但是缺乏提问的技巧,又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或太过简单,会受到教师的责备而成为同学的笑料。 化学的基础较差,平时懒得思考,知识匮乏,根本提不出问题。 以上所述,是(课程的原因,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素质的制约)等多种原因导致我们的高中化学课堂只是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境地。而提出问题的能力集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思维的开放,这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完全一致的。因此,在化学课堂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更应该帮助学生冲出禁区,学会自己提出问题。 二、 确立学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确立问题意识 教育家布鲁克曾说“最精湛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和学生都要树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观念。 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能真正启动。 (一)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确立问题意识 作为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的时候,不光要设计老师的提问,更应尽量考虑能否通过“精心安排”,让学生自己去提这个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推动学生的“提问能力”,从低层次上升到高层次(不问-敢问-会问)。 作为学生,应该认识到,在课堂学习中多尝试,多开口,思维就活跃,精力就集中,不应过分依赖教师的“权威”,要相信自己是行的。 学生的提问 随意性 突发性 计划颠覆 影响教学进度 主动参与 积极思考 教学效果 各种能力 (二)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敢于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