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森林可燃物燃烧性研究进展
浅述森林可燃物燃烧性研究进展 摘要:以森林可燃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基础,对近些年森林可燃物的含水率、可燃物的载量、可燃物的抽提物、灰分含量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含水率;可燃物载量;抽提物 1引言 森林可燃物燃烧性是指森林被引燃着火的难易程度以及着火后所表现的燃烧状态和燃烧速度的综合.[1]。可燃物燃烧性的研究一般包括可燃物的含水率、可燃物载量、可燃物的化学性质。森林可燃物的燃烧性是森林火险评估的基础,也是制定营林防火措施的依据.[2]。 2可燃物物理性质的研究 2.1可燃物含水率的研究 含水率是表示可燃物干湿程度的指标,是影响林火发生的重要因子。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是林火预测预报中重要指标之一。当可燃物含水率超过35%时,不燃;25%~35%时,难燃;17%~25%时,可燃;10%~16%时,易燃;小于10%时,极易燃。覃先林等(2001)研究了某林区的落叶松、白桦等树木的含水率,并建立了多种可燃物含水率与其相关因子的回归模型.[3]。曲智林等(2010)通过微分方程理论推导,建立了可燃物含水率实时变化预测模型,统计了分析了单位时间内可燃物含水率的改变量与前一时刻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关系,以及模型中影响因子的取值范围。结果表明:在温带针阔混交林区,3~4月份及多时无雨且高温在零度以上的情况下所建的模型是适用的,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可燃物的含水率.[4]。马丽芳等(2011)以黄栌叶、松针、草和细枯枝的含水率为因变量,土壤含水率、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为自变量,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森林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变化最重要的因子是土壤含水率,其次是相对湿度,最后是空气温度。以土壤含水率和空气温湿度为预报因子建立的4种可燃物的含水率预测模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选择土壤含水率和空气温湿度作为森林地表可燃物含水率研究的预报因子较为合适.[5]。 2.2可燃物载量的研究 国外对森林可燃物载量的研究比国内要早,如Dubois.[6]、Sprhak.[7]、Harnby.[8]等,对森林某个类型可燃物载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Wiliam等(1980)研究了加利福利亚火灾后的常绿灌木丛、大果美洲茶纯林中的负荷量,得出了火烧后地上层总活载量是随着火烧后时间而逐渐的增加.[9]。胡海清等(2005)对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白桦林3个可燃物类型的68块样地的郁闭度、胸径、树高、林龄等林分因子和地表可燃物(1h、10h、100h时滞可燃物和灌木)的载量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与计算,对不同种类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林分因子来推算不同种类可燃物的载量.[10]。胡海清等(2007)以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TM遥感影像和林分因子,采用岭估计的方法,建立可燃物载量预测岭回归方程。同时用总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预估精度4个指标对模型进行了评价,预测效果较好.[11]。吴志伟等(2011)依据1h、10h、100h时滞可燃物分类标准,对丰林自然保护区不同红松林群落类型内的地表死可燃物载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利用DCCA排序法对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椴树红松林内地表死可燃物载量最高,枫桦红松林内地表死可燃物载量最低;DCCA排序揭示了区域内死可燃物载量分布与海拔、树高、及枝下高等8个地形和林分因子的关系,其中海拔、坡度、树高和枝下高是影响可燃物载量的主要因子.[12]。 3可燃物化学性质研究 3.1抽提物和灰分含量的研究 抽提物含量的多少是可燃物易燃性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针叶树的含脂量较高,阔叶树含脂量较少;树叶的含脂量较高,树枝含脂量较少;木本植物含脂量较高,草本植物含脂量较少。油脂含量和挥发油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油脂含量(%)=样品中油脂质量样品绝对干质量×100%, 挥发油含量(mL/100g)=样品中挥发油容积样品的鲜重。 灰分含量与可燃物的可燃性成反比关系,其含量越高,燃烧性能越差。森林可燃物中的粗灰分主要含于叶子和树皮中,通常叶子的含量较少,树皮含量稍高;木材中的灰分含量一般低于2%;禾本科可达12%。不同的树种和植物,灰分含量是不一样的。灰分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13]: 灰分含量(%)= 样品灰化后的坩埚质量-坩埚净质量样品灰化前的坩埚绝干质量-坩埚净质量×100%。 骆介禹等(1992)对五种针叶树和六种阔叶树种样品的灰分含量、石油醚抽提物等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和柳树的可燃性最小.[14]。云丽丽等(2001)对多种林型地被可燃物的灰分含量、抽提物和燃烧的蔓延速度等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森林地被可燃物的燃烧性能综合排序.[15]。梁瀛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