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静农启功翰墨情谊
台静农启功翰墨情谊 故都寒鸦图卷 《故都寒鸦图卷》为启老写赠台公。此卷系台公宝爱之物,曾于兵瑟丧乱之际,由北平护送入川,在白沙把玩十年,然后在风云变幻之乱局,渡台庋藏又四十余年,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再由台公哲嗣益坚仁兄远涉重洋,保存于波土顿凡廿年,前两年由益坚遗属携至香江,而归寒斋宝藏。 画卷尺幅不大,展卷只二尺,惟墨渖淋漓、气象萧森,自有咫尺千里之势。画面杂草丛生,荒寒树影,更有古城萧瑟,群鸦乱飞。右侧角启老行书自题:“一九三七年七月卅日醉墨寄慨,苑北启功写为伯简(台公)吾兄发笑。”钤“启功之印”白文方印。 台公、启老订交之初,都值盛年,而云醉墨寄慨,在此不能不为之费词解说。启老小时是私塾教育,家里不许学英文,及至插班汇文中学,虽然古文甲冠全班,但英文成绩差,算术又不及格,未能通过毕业,只算肄业。以后出社会谋事,就有诸多窒碍。幸有曾祖父的门生傅增湘(1872-1949/尝任教育总长,后任辅仁大学董事会董事长),荐与辅仁大学校长陈垣(1880-1971/字援庵),陈援老赏识启功学问、人品,不管资历,破格聘任为辅仁大学之附中老师,主教一年级国文。虽然启老乐育英才,但终被分管附中的辅仁大学教育学院张怀院长(1896—1987),以“中学都没毕业怎能教中学”为由刷掉。陈援老也不申辩,不能教中学就教大学吧!索性请启老升级到辅仁大学美术系任助教,启老更优为之,教了一年,虽成绩甚佳,但仍被分管美术系的张怀院长以资历不足为由刷掉。(岔开句,这位张院长来头不小,与毛泽东同乡,新民学会成员,留法勤工俭学,教育学博士衔,与共党徐特立诸君熟,又是国大代表。又是国民党北平市党部委员,不知其时是否充满革命激情,对“封建余孽”启元白满怀阶级仇恨的一刷再刷,以绝其生路。嗣后人生浮沉,有所悔悟,上世纪80年代张尝托人约启老见面,为免尴尬。启老却之。) 再说回启老大恩师陈援老,助启老锲而不舍,又再伸出援手,安排启老去校长室做他的秘书。启老受的是传统教育,总要客气谦让一番,向传话的援老弟子柴德赓(1908-1970)说:没做过秘书工作,怕不胜任。怎料这正中柴德赓下怀,即以启老“不愿干”回复,正好安排自己的学生担任此一要职。启老哑子吃黄连,无法转圜,如此这般,真的失业了,只好临时教一两家家馆,再画些画卖钱,勉强维持生计。而此刻正是1937年7月。(次年9月启老始奉命回辅仁跟陈援老教大一国文,援老“保驾护航”,启老2E辅仁——干60多年,这是后话) 该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日寇开始全面侵华。7月26日攻占廊坊,28日凌晨猛攻北平近郊南苑,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亦失守,同日北平地方维持会成立。而这一边厢,两位手无缚鸡之力的落魄文人,一位是失业的天潢贵胄启功,一位是刚被迫离山东大学的左翼文人台静农,两人都感怀身世,共忧时局,与魏建功一起寻醉。而启老于醉意中挥洒出这《故都寒鸦图》,赠与台公,大抵彼此都预感到,此夜仿佛是河梁生别,重见无期……。 46年后8月某夜,台公醉后检出此一宝绘,怀思挚友,援笔跋云:“余于七七事变前四日由济南到北京,住魏建功家,是月三十日敌军入北京城,与建功、元白悲愤大醉,醉后元白写荒城寒鸦图以寄慨。今四十余年,建功谢世已四年矣。一九八三年八月十八日晚醉后记。静农记于龙坡丈室。” 台公跋文,不足百字,感慨之处,只说“今四十余年,建功谢世已四年矣”。这真是欲说还休,就很像魏晋文人向子期在《思旧赋》中的表现。老人早是惊弓之乌,他不敢指斥,只自认倒霉,最后倒霉也不认,认了怕得罪人。所以老人的跋文就是如此之平静,平静得没有悲威、没有嗟叹。姜白石词“人间别久不成悲”,其然,而又岂其然? 回说那1937年7月3日,台公离开山东大学到北平,寓魏建功宅,本拟整理鲁迅遗著,但刚巧碰到芦沟桥事变,日军围城,炮声隆隆,鲁迅夫人许广平不克抵平,整理遗稿事遂寝。7月30日台公约启老在魏家饮酒就是告别聚会,会后各奔前程。8月初台公经天津,归芜湖,再举家入川。抗战八年,台公在四川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熬到抗战胜利,却难以出川回平。1946年10月,应台湾大学之聘渡台,一去40多年,两老就再无机会相见了。可以说,1937年7月30日悲愤大醉之后,台、启就此永别,数十年间,两岸紧张对峙,两老各自保命,为免招惹麻烦,也就谈不上什么翰墨往还了。 启功致台静农行书手札 2001年11月23日,台公诞辰百年,台大图书馆特藏室展出与台公有关之文献,其中一通启老致台公的行书手札,特别吸引我的眼球。前几年北京师范大学侯刚、章景怀等编印《启功书信选》,也收入此一通。信写于三叶荣宝斋印制山木摹黄慎人物花笺上,文字不多,但文简意赅,用现代流行话来说就是信息量丰富,兹录全文如下: 伯简先生台坐: 倭乱虽平,依然离阔。建公归采,藉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