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发展现状.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发展现状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发展现状   摘 要:介绍了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的国际碳纤维产业的情况和我国碳纤维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PAN碳纤维 复合材料 应用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AN Carbon Fiber   Zhao Xiao-li ,Wang Li-juan   Xi’an Carbon Materials Company Limited, Xi’an, Shaanxi 710025, P. R.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AN carbon fiber in home and abroad were introduced mainly.   KeyWords: PAN carbon fiber, the research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PAN碳纤维是一种新型非金属材料。它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作为增强材料加入树脂、金属、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构成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耐腐蚀、传热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优异性能。既可以作为结构材料承载负荷,又可作为功能材料发挥作用。因此,近年来碳纤维的应用发展十分迅速,在航空、航???、汽车、风力发电、建筑、电子、体育运动器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   一、发展现状   1.国外发展现状   1959年聚丙烯腈碳纤维首先由日本的进腾昭南研制成功,1963年英国皇家航空研究中心在纤维处理过程中施加张力进行牵伸,制得高性能碳纤维。1967年日本东丽公司结合英美的技术,于1971年建成12t/a的生产线,20世纪80年代,碳纤维生产工艺不断改进,性能得到了迅速提高,30多年来,东丽公司开发出了系列碳纤维,如高强型碳纤维T300、T400、T700、T800、T1000;高模量石墨纤维M40;高强高模型碳纤维M40J、M50J等,代表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实验室已经能够制得9.03GPa的碳纤维,但是距碳纤维的理论强度180GPa还有很大的差距。   世界上聚丙烯腈碳纤维的生产,目前已经分化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大丝束碳纤维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小丝束两大类[3]。日本东丽Toray、东邦Toho、三菱人丝Mitsubishi、德国SGL、美国Hexcel、Cytec和Zoltek是世界七大碳纤维制造商。表1为碳纤维生产商按丝束分类及产能列表[4],从表1中可见,小丝束与大丝束产能比大约为 3:1。   如表1所示,国际上六大碳纤维生产厂家虽然采用不同的工艺路线,但都可生产出相当于日本东丽T700/T800的碳纤维。尤其是Hercules公司采用硫氰酸钠(NaSCN)为溶剂,可生产出中模高强型碳纤维IM7、IM8等,大量应用于美国的军事工业。这说明工艺路线并不是碳纤维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也不是碳纤维落后的主要原因。   碳纤维的生产销售占全球碳纤维市场总和的78%,垄断并左右着全球市场,占据小丝束碳纤维产业界霸主的地位。表3东丽公司碳纤维产品及性能列表。   日本是小丝束碳纤维生产大家,并于1980年末期扩展至法国、美国、德国、英国等,合作建立子公司。美国的两大碳纤维公司Cytec和Hexcel,于1980年中后期通过和日本进行技术交流和合资,建立了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目前,军工用小丝束碳纤维90%都由日美两国掌握,全面限制对中国的出口。   2008年全球碳纤维的需求量为3.5万吨,预计到2012年全球碳纤维的需求量将为5.65万吨,专家预测世界碳纤维产量以每年7.7%左右的速度增长,但碳纤维消费的增长更快,达10.2%。因此,在2012年前,国际碳纤维仍是供不应求的局面。表4 2007-2010年全球PAN基碳纤维的生产商及产能预测。   2.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于1962年开始研究PAN基碳纤维,几乎与日本同步。1962年4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李仍元研究员和沈阳金属所张名大研究员开始协作碳纤维研制,金属所以粘胶丝为原丝,长春应化所以PAN为原丝,1966年起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树脂厂也加入了PAN基原丝的研制。1975年11月,由原国家计委和国防科委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我国   第一次碳纤维会议,简称“7511”会议,会议目的是研究解决导弹、火箭、飞机、卫星等急需的防热材料和结构材料,首先要解决XXXX型号头部急需的防热材料。“7511”会议制定了我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10年发展规划,在国产碳纤维的发展上具有历程碑的意义。   1976年,中科院煤化所建成我国第一条PAN基碳纤维扩大试验生产线,国内称为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