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与睡眠障碍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抑郁症与睡眠障碍课件

大约三分之一者从未诊治 大多数抑郁症状未引起病人、家属、医生重视 大多数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障碍被忽视 被非精神科医生漏诊者高达60% 综合医院就诊者中,接受了合理治疗者仅10% 流行病学 终生患病率: 0.077%——十二地区1982 0.083% ——七地区1992 1.15% ——江西2000 10.13% ——河北2004 4.75%——MDD 河北2004 西方国家:3-25% 时点患病率: 0.037%——十二地区1982 0.052%——七地区1992 0.95% ——江西2000 7.30% ——河北2004 2.70%——MDD 河北2004 就诊途径和习惯 美国 初级保健医生:50% 精神科医生: 20% 英国 全科医生: >90% 专科医生: <10% 中国 内科医生: 37.1% 其他国家 <5% 问什么: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 (核心症状第1,2条) 心境和情感(抑郁,不高兴,缺乏愉快感,对生活感到悲观) 兴趣减少/丧失 思维认知(自责,自罪,自杀,思维困难,犹豫不决) 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 躯体症状 (4条) 性欲减退 体重减轻或增加 厌食或多食 疲劳 睡眠障碍(早醒,入睡困难) 便秘,口干 疼痛、头痛 问什么: 问持续时间:至少2周以上 问痛苦程度:感到痛苦,影响工作、学习、生活 有自杀,转诊 诊断:评价自杀危险 你: 想到死吗? 曾感到活着是无意义的吗? 希望你已死去吗? 想到伤害你自己吗? 有计划吗? 是什么帮助你没有这样做? 抑郁障碍的自杀率 抑郁症的疾病特点 高患病率 高复发率 高自杀率 低识别率 低治疗率 低治愈率 自杀观念和行为 可在疾病开始好转时出现,不一定严重时出现 自杀常毫无征兆,突然发生十分意外 病人可以采取需忍受极大的痛苦的方式来自杀 2/3抑郁症患者曾有自杀想法与行为,15%-25%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成功 病程特征(1) 起病:缓慢发病(秋、冬季多发) 年龄:年龄20~50岁(女性早于男性) 病程:抑郁6~9月,发作性 预后:15~20%慢性 首次发作者50%会再发 二次发作者70%会再发 三次发作者90%会再发 33%在一年内复发 54%在三年内复发 73%在八年内复发 识别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情绪低落、兴趣缺乏 识别动力缺乏相关症状 疲劳感/无精力,无动力 1/3抑郁症患者以动力缺乏为主导症状 2/3抑郁症患者丧失精力,疲乏 抑郁发作时最常见的一些症状(发生率) 抑郁/沮丧/心境低落 76% 疲乏/没有精力/倦怠 73% 睡眠减少/早醒/中断 63% 时常哭泣/想哭 59% 焦躁烦闷/紧张/害怕 57% 常见的误诊/漏诊情况 自我误诊 如:心脏病,贫血,神经痛等 医生误诊 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神经系统疾病等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电抽搐治疗 临床痊愈(完全缓解): 指症状完全消失(HAMD≤7),持续6个月 复燃: 急性治疗症状部分缓解(有效,HAMD减分率>50%)或完全缓解,因过早减药或停药后症状的再现 复发: 痊愈后一次新的抑郁发作,维持治疗可有效预防复发 临床治疗中达到临床治愈 的潜在困扰 医生和病人满足于症状的部分改善 (如:有效,但未达到临床治愈) 不耐受会影响治疗 剂量不足 对残余症状的认识不足 持续的精神社会压力 达到临床治愈的策略 重新评估/诊断病人的抑郁症 确诊抑郁症后积极治疗 确保药物足量 确保治疗足疗程 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联合 联合药物治疗 增加治疗手段 确保病人坚持治疗 教育病人将临床治愈作为治疗目标 未获临床治愈的潜在后果 提高了复发率,增加了治疗难度 持续存在精神社会功能方面的缺陷 工作能力和生产力下降 增加了治疗费用 持续抑郁可加重其他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达不到临床治愈将会导致疾病慢性化 残余症状的危害 高复发率 复发频繁:12倍 转为慢性抑郁 (33%) 高死亡率:15%病人自杀死亡 药物治疗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60%~80% 治疗原则 诊断确切 全面考虑病人症状特点,个体化合理用药 尽可能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 采用最小有效剂量 — 不良反应最小,服药依从性最好 增量:小剂量疗效不佳时----根据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增至足量(有效剂量上限)和足疗程(>4~6周) 换药:换用同类另一种或另一类作用机制的药 换用为MAOIs: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