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

一轮复习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二 孔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舍生取义”        ——《孟子》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为“有为”,那么,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 董仲舒、二程、朱熹、王阳明对儒学的发展体现在哪里? 儒家思想与中国政治 (1)其“礼”的思想维护了等级制度和封建统治秩序。 (2 )其“仁学”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它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孔子倡导“为政以德”,对后世政治家影响巨大,形成了中国古代“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 (3)其“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儒家思想与中国经济 1.在仁政思想的影响下,英明的统治者都会实行轻徭薄赋的经济政策,有利于减轻民众负担,促进经济(主要是农业)发展。 2.但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却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3.中庸求安稳的保守倾向制约了人们奋斗的精神,成为中国人闭关自守安于现状的惰性心态的根源之一 儒家思想与中国伦理道德 1.儒家思想提倡“仁”,有利于调和人际关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但也有消极作用:形成了中国古代重道德、轻法律的思想倾向。 儒家思想与中国伦理道德 2.儒家谈论的道德主要是指“私德”,中国人缺乏“公德”传统,不利于现代公民意识培养。 1.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比较进步,直到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他主张“有教无类”,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他创办私学,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他整理文化典籍保留了大量传统文化。 2.儒家思想取得统治地位后,逐渐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这不利于人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探求,使得中国教育出现重人伦,轻实证的倾向,进而影响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儒家思想与自然和谐 “敬畏天命 ”、“仁民而爱物 ”,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天人合一” 等思想启迪现代人要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儒家思想与世界和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中庸”等思想有利于化解各种矛盾纷争,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答案 (1)孔子提出“仁”和“礼”的主张,创立 了儒家学说。儒家学说经后代的改造和发展,成为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2)意义:向世界表明中国向来是一个追求和平、 和谐的国家,同时通过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改革 开放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形象。理念:团结友 爱,崇尚道德,和睦相处,和平发展。 视角三 运用教材史料 高考命题不是简单的“求同存异”,取各个版本 的知识交集,而是本着“依纲不依本”的原则,通 过创设新情景,提供新史料,将能力考查和解决多 版本问题相统一。运用新材料从新的视角考查基础 知识是高考命题的特点之一。本讲应特别关注: 《圣迹图·孔子退修诗书》、宋代道教石刻——老 君岩、《商君书·更法》、汉画像石“讲经图”等。 尝试命题3 洛阳太学自西汉至北朝历经数百年,是 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所国立中央大学。当时在 读的太学生不可能接触到的学术思想是( ) 东汉洛阳太学讲学画砖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之初,性本善 C.三纲五常思想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解析 D项为心学主张,兴于明代,与题干中“西汉 至北朝”限制不符,故选D。 答案 D 对儒家思想的评价 (1)“仁” “德政”起维护稳定、保持统一作用。 (2)强调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庄严,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3)爱民、任贤,道德规范等,在现代企业管理和教育有很大价值。 (4)“以德治国”、 “公民道德教育”,发扬民族优秀传统,都与之相关。 (5)儒学与时俱进,批判继承的精神。 (一)积极作用 (二)消极作用 三纲五常维系等级、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钳制思想,阻碍科技发展。 儒家思想与中国教育 (1)从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盛行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面临严重的困境。 难点突破 汉末至魏晋时期儒学面临困境的原因有哪些? (2)理学的含义: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 “天理”的高度而形成的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 密思想体系。北宋的“二程”又确定了理学的最高 范畴“天理”,认为天理的核心是“ ”。 仁 表二 : 宋明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