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仰韶文化晚期“葬玉”墓.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仰韶文化晚期“葬玉”墓

浅谈仰韶文化晚期“葬玉”墓   摘要:仰韶文化晚期“葬玉”墓仅在伊阙城遗址1发现一处。本文拟对阶段“葬玉”墓的形制、随葬品进行分析,并结合本地区此时期前后随葬玉器墓葬的发现情况,对该地区的“葬玉”习俗进行详细了解,并通过同周边其他玉文化进行对比,探讨文化间的交流问题。   关键词:伊阙城遗址“葬玉”墓“葬玉”习俗西坡墓地清凉寺墓地崧泽文化   仰韶文化的“葬玉”习俗在早期就已经出现,在中期达到了顶峰,龙岗寺2、西坡3两处墓地分别是早、中期“葬玉”习俗的重要发现,对于这两处的墓地,很多学者都进行了详备的研究[4],而作为晚期“葬玉”习俗的代表,伊阙城的关注度却相对较低,本文就对该遗址“葬玉”墓的内涵及相关文化交流问题进行相关探讨。本文论及的“葬玉”墓指的是随葬玉器的墓葬,“葬玉”习俗指的是与随葬玉器相关的风俗现象,包括墓葬形制、随葬品等内容。   伊阙城遗址位于伊川县城南4公里、古城村东北部向阳一面坡地上,北距洛阳市40余公里,东临伊河,西邻低缓的丘陵和山地,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   此次发掘发现5座墓葬。其中3座随葬玉器,分别为M5、M6、M9,出土玉器4件,玉饰2件、玉璜1件、玉佩饰1件。M6出1件、M9出1件、M5出2件。3座墓墓葬形制尺寸相近,皆为竖穴土坑墓,有熟土二层台,有棺有椁,以下以M9为例作出详细介绍。M9平面呈长方形,直壁,平底。底部四周带一熟土二层台。墓葬北部较窄,南部较宽,墓口长3.1米、宽约1.5—2.1米,底部长2.4米、宽约0.8—1.1米,墓坑深约1.2米。二层台宽窄不一,其平面距墓口深约1米,二层台宽约0.2—0.56米。棺木已朽成灰,棺长2.4米、宽0.8—1.1米,椁木痕迹不甚明显。墓内埋葬成年人骨架一具,保存基本完整,仰身屈肢。随葬品有玉饰1件、石斧3件、石铲1件。   出土玉器分玉饰、玉璜、玉佩饰3类,玉饰2件,1件呈方体一端弯曲,曲部一端钻一孔,另一件弯曲状,两端各有一钻孔,玉璜两端各有一孔,为一面钻而成,表面有工具加工痕迹,也可能为装饰性的纹饰。玉佩饰,长方形,一端有对钻而成的两孔。玉器色泽有乳白色和淡青色两种。对于伊阙城遗址出土玉器玉???的鉴定工作至今没有学者进行,但从报告中发表的原物彩图看,其玉质很可能为闪石玉。   探讨仰韶文化晚期的葬玉习俗,我们要了解其前一阶段的文化面貌,中原地区此前的“葬玉”习俗以西坡墓地为代表,该墓地两次发掘共出土玉器14件,以玉斧为主,玉环只发现一件,器形多较大,制作也较为精美,体现了较为高超的制作工艺。   伊阙城遗址“葬玉”墓的墓葬形制同西坡墓地的发现颇为相似,体现了文化内不同阶段的承袭关系。但发现的随葬玉饰、玉璜、玉佩饰在该地区此前的文化中并没发现,与西坡墓地以玉钺随葬的情况不同。至于其来源,我们可以从文化交流入手找其答案,崧泽文化是同仰韶文化中晚期大致同时的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的一支考古学文化。该地区玉器制作业非常发达,特别到了崧泽文化后的良渚文化达到了顶峰,该地区的“葬玉”习俗,在崧泽文化前的马家浜文化中开始出现,到了崧泽文化时期开始有所发展,从该文化发现的玉璜、玉佩饰同伊阙城发现的同类器几乎完全相同5,而这些玉器在长江下游地区发现更多,是特色文化因素,伊阙城的玉器,很有可能就来源于此地。至于崧泽文化与仰韶文化的文化交流,在仰韶文化中期就已经出现,崧泽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彩陶片有很强的庙底沟类型特色,中原地区大河村类型中发现的镂空高圈足豆、折腹折肩壶是崧泽文化的典型器6,西坡墓地的玉器柔性线状工具切割工艺,一些学者认为同崧泽文化关系密切,因而在仰韶文化晚期,同崧泽文化的交流是完全有可能的。至于两种文化的交流路线,我们可以通过沿线玉器的发现,做出推测,崧泽文化早期的玉器向西沿长江而上,影响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随后沿长江支流汉江北上,影响与西南鄂西北的仰韶文化,并继而向北影响至豫西豫中地区。   仰韶文化没落之后,中原地区取而代之的是庙底沟二期文化,此文化阶段玉器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代表发现是山西芮城的清凉寺墓地7。发现的玉器,种类较多,分为璧、环、带孔石刀、钺、长方形玉器、玉琮、兽头状饰品等类别,与仰韶文化相比,玉器种类增多,制作也较为精制。通过与周边玉器文化对比发现,此时期清凉寺的玉器中,有很大一部分外来因素8。清凉寺出土的好径较小的玉璧、外表有凹槽的玉琮是受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影响;虎头状的圆目、高颧骨圆雕小饰品,以及中间略细、两端稍粗的玉管,同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出土的虎头形玉饰、玉管比较相似,这两类玉器应该是受石家河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清凉寺略呈方形的四牙璧、外方内圆玉璧,以及复合玉璧上镶嵌有绿松石的工艺,是来自东方龙山文化的影响;清凉寺出土的梳形玉饰、方形玉璧,无论其形制,还是工艺,都很接近红山文化的玉器风格,因而清凉寺墓地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