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处理骨科创面应用中护理体会.docVIP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处理骨科创面应用中护理体会.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处理骨科创面应用中护理体会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处理骨科创面应用中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总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在处理骨科创面中的应用经验和体会。 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应用VSD处理骨科四肢创伤及压疮患者39例,其中创伤25例,压疮14例,创面经过清创后行VSD治疗,术后在床边给予持续负压吸引,保持引流管通畅,5~7 d后拆除VSD敷料,创面仍有坏死组织、肉芽生长欠佳者更换 VSD,条件合适后行植皮、皮瓣修复创面。 结果 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严重感染、负压引流管堵塞等并发症。24例患者在一次行VSD治疗后行植皮术,8例因骨、肌腱外露行皮瓣转移术,7例在二次VSD术后行植皮术,患者创面均得到有效的覆盖。 结论 VSD是处理骨科创面和压疮的有效方法,加强围术期的护理,预防引流管堵塞和维持有效的负压吸引是该技术成果的关键。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创面;压疮;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b)-0107-02   高能量肢体创伤以及压疮导致软组织缺损和坏死,常伴有大面积的皮肤坏死缺损,导致肌腱、骨质外露及伤口感染,临床处理较为棘手,同时也给患者的住院及家庭护理带来困难,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康复。目前,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处理创面,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VSD技术处理四肢皮肤软组织损伤及压疮患者39例,疗效满意,现将有关治疗和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9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16~78岁,平均46.5岁。损伤部位及面积:上肢皮肤缺损4例,面积10~24 cm2,平均16.0 cm2;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21例,面积12~76 cm2,平均35.2 cm2;骶尾部及大转子处压疮14例:骶尾部压疮10例,面积8~36 cm2,大转子压疮4例,面积12~32 cm2。   1.2 治疗方法   四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在急诊完善各项检查后,麻醉下尽可能彻底清除创面坏死失活组织以及异物等,对于挫伤稍重,不能判断组织活力的给予保留;对于皮下潜行的剥脱伤形成的腔隙必须注意清创,避免遗漏死角。在清创的同时修复重要的组织,如:断裂的动脉、影响肢体血液回流的大的静脉、神经以及肌腱等,创面使用双氧水+大量0.9%氯化钠溶液冲洗。如同时合并有骨折,可利用外固定架在骨折复位后行外固定架作为临时或最终固定,稳定骨折断端。将VSD敷料按创面大小和形状给予适当修剪,覆盖创面并皮缘固定,部分敷料需深入至潜行皮肤及软组织剥脱形成腔隙内,尤其是仰卧位时位置低的部位的腔隙,不留死腔。用酒精将创面周围的皮肤擦洗脱去表面的油脂,并用干纱布擦干,以增加生物半透性膜的黏固性,封闭整个创面。用三通接头将所有引流管合并为一个出口,引流管接负压装置,负压调节在-20~-60 kPa,负压有效的标志是填入的VSD敷料明显塌陷,薄膜下无液体积聚,触之质硬,经灌洗管进入的液体能够顺畅的流出。   1.3 护理方法与措施   1.3.1 一般护理 进行VSD治疗的患者需卧床休息,应该对患者的饮食、卧床时的功能锻炼等做好指导,包括:清淡高纤维素、优质蛋白饮食,卧床深呼吸锻炼、翻身等,预防与卧床相关的便秘、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以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将引流部位抬高10°~20°,同时确保引流管出口处于低位,便于消肿和引流。通过留置的冲洗管给予0.9%氯化钠溶液或者庆大霉素+0.9%氯化钠溶液冲洗,每日2次,可以加速创面渗出坏死组织的排出。也可间歇地接氧气,增加创面局部的氧气含量,有利于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和抑制厌氧菌的生长。   1.3.2 保持VSD的负压稳定在有效范围 专人监测局部负压封闭及引流情况,并做详细记录。负压引流装置的负压需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在-20~-60 kPa较为适宜。负压过大将导致创面渗血过多,负压过小时容易导致分泌物不能流出而堵塞。在适宜的负压下,能够充分引流防止皮下积血积液,促进肉芽生长等作用。如果在负压接通后,VSD材料未能良好的塌陷和贴服在创面上,局部形态明显凸现,则表示封闭效果欠佳或者负压引流无效,应该仔细寻找原因,并给予及时处理,如进一步寻找漏气处,增加贴膜黏贴封闭漏口,或者检查负压吸引装置调整中心负压的压力。   1.3.3 引流管引流瓶的护理 患者返回病房后需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张力过大而滑脱,同时也要防止引流管迂曲折叠。搬动患者时要用止血钳夹住,防止引流液自引流瓶返流至创面。给予记录引流管以及引流瓶的引流情况,准确记录24 h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经常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   1.3.4 创面VSD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