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空气灌肠对婴幼儿肠套叠诊断及治疗体会
空气灌肠对婴幼儿肠套叠诊断及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空气灌肠对婴幼儿肠套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近5年的183例婴幼儿肠套叠X线影像及空气灌肠复位病例。结果:经透视下空气灌肠确诊并成功复位164例,复位失败后手术治疗19例,复位成功率达89.6%。结论:透视下空气灌肠对婴幼儿肠套叠的早期确诊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复位失败的病例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关键词:婴幼儿肠套叠/诊断肠套叠/治疗空气灌肠
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年龄以4―10月的婴幼儿最为多见。临床普遍采用气压灌肠复位为主的非手术疗法。复位率83%~94.7%不等[1、2]。随着肠套叠时间的延长,肠坏死的可能性加大,复位率也相应下降,尽早确诊及治疗肠套叠可以减低肠坏死的机率。笔者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183例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病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以探讨空气灌肠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83例婴幼儿肠套叠并行空气灌肠复位病例中,男121例,女62例,男女比例约为2:1;发病年龄28天-4岁,平均9个月,其中1岁以内128例(约70%),大于1岁55例(约30%);发病时间2h-72h,24h以内就诊者101例(55%),24h以上就诊者82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或腹痛167例(91%),呕吐137例(75%),果酱样便或粘液血便119例(65%),腹部包块128例(70%),以上症状大多为混合发生。首诊行肛门指检151例(82.6%),指检阳性110例,阳性率为72.8%。
1.2方法
采用Js一628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和东软500mA数字遥控x线机进行肠套叠整复,压力控制在6―15Kpa。整复机的导管接于双腔气囊管(Foley管)或成人导尿管,在电视监视下行肠套叠整复。首先,将Foley管或成人导尿管插入肛门,气囊内注入20―30ml气体堵塞肛门,防止漏气;然后利用双囊气球将气体缓慢注入肠腔,明确有无肠套叠的存在;发现肠套叠征象和部位后,缓慢增加压力;对于患儿发病时间较长,套头较深,套叠较紧的,应适当辅以间歇注气、变换体位及手法按摩等,直至复位成功。复位成功标准[3、4]:①套入部阴影消失;②大量气体进入小肠;③灌肠后排出大量臭气及大便;④患儿安静入睡,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⑤口服碳末后8~12h排出。
2结果
肠套叠复位过程中,在注入适量的气体后,可见套叠部远端出现杯口状充盈缺损,局部可见套叠部软组织块影,套叠头部或大或小,视套叠类型和发病时间长短而异。本组183例肠套叠患儿中,103例发病时间较短,症状较轻者,在注入一定空气压力(6-10kPa)后,软组织包块退至回盲部后消失,气体进入小肠,复位成功。61例发病时间长,症状较重者,逐渐增加空气压力亦未能完全复位,此时辅以间歇排气、阿托品肌注及手法按摩等,可完成复位。复位率达89.6%。所有病例复位成功后,应留院观察24小时,观察期间应禁食,本组3例复位后24h内套叠复发,再次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
本组19例患儿经过反复注气、排气,并辅以间歇排气、阿托品肌注及手法按摩等,未能达完全复位,遂即转外科行手术复位。19例复位失败病例中,回结型7例,回盲结型5例,回结结型4例,回回结型3例。经术中证实出现肠坏死8例,肠壁损伤5例,阑尾被套并部分坏死4例,回肠末端憩室2例。本组病例未发生肠穿孔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3讨论
3.1婴幼儿肠套叠的早期诊断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急腹症,由于其病情发展快、危害大,因此及早对肠套叠做出诊断,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典型临床症状,肠套叠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实际上,大多数患儿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肠套叠起病初期,可无血便或腹部包块;而且患儿由于腹痛,常烦躁不安,检查不配合,腹部触诊不满意,难以发现肿块;发病初期可有呕吐,但在起病l2~24h后可逐渐停止,因此部分患儿在就诊及x线检查时无呕吐,容易漏诊误诊。
为防止延误肠套叠的诊治,临床上应仔细询问病史,做详细的体格检查,尤其是肛门指诊,可发现血便。针对部分检查不配合的患儿,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再行腹部触诊,多可触及右中腹或右上腹部肿块。对某些症状不典型而又怀疑肠套叠的患儿可先行B超检查,或者行腹部透视或立位平片检查,如发现右肠曲虚症,腹部小液气平面或腹部软组织块影,亦高度提示肠套叠。此时,可行低压空气灌肠,增加肠腔内对比度,使套叠部位形态显示清晰,一方面可以及时确诊,另一方面可及时进行整复治疗。上述检查中,以低压空气灌肠法最为直观而又准确,可作为疑诊患儿的首选检查方法,对肠套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3.2婴幼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