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娱乐化与舆论公正:矛盾如何调和――以马加爵案为例.docVIP

大众传媒娱乐化与舆论公正:矛盾如何调和――以马加爵案为例.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众传媒娱乐化与舆论公正:矛盾如何调和――以马加爵案为例

大众传媒娱乐化与舆论公正:矛盾如何调和? ――以马加爵案为例 吴文明 【摘 要】历经两个月的马加爵案于2004年4月24日宣告结束,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马加爵故意杀人案作出一审判决,连续残杀四名同学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马加爵以故意杀人罪被依法判决死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一个独立的司法案件终于水落石出、尘埃落定,可大部分媒体对此案的追踪报道与肆意渲染,以及据此形成的相对消极的社会舆论氛围,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剖析、探讨媒体的妖魔化、媚俗化、严肃新闻娱乐化现象,从而认清并警示媒体职责、道德与人伦关怀的苏醒与提升。 【关键词】马加爵;娱乐化;职业道德;媒体审判;舆论公正 猴年愉快祥和的气氛正当浓烈之时,远在云南的一出扑朔迷离的惨案,如同巨石掷入一片安宁寂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浪波,并日益呈现无度蔓延与扩散之状。人们的惊讶、好奇、强烈的信息饥渴,最大程度的激励广大媒体尽显其能,全方位、多侧面、广角度、快速度地向读者观众传送第一手的爆炸咨询,从惨案公布到犯罪嫌疑人通缉,从案犯捕获到司法审判,媒体细致深入报道的好意,却事与愿违,酿造出一场轰轰烈烈妖俗媚众的闹剧。 一、大众媒体“娱乐化”之怪现状 马加爵案的出现,是个偶然同时也隐含着必然,作为一名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暂时忘却了基本的人文关怀与生命价值,毅然决然地将内心的抑郁与悲愤宣泄于四位同窗好友身上。案件本身的可读性、可看性、新闻性与社会影响力,促使众多媒体纷涌而至,这本身无可厚非,媒体的直觉与责任就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但部分媒体因为此案而癫狂、痴迷、渲染,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索,以下简略陈列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之中的部分媒体的兴奋之作。 现状一:坏人的典型化与彻底化 复旦大学的李良荣教授曾这样描述媒体所塑造的两个虚拟世界:一是党报系统所描画的莺歌燕舞、形势一片大好、欣欣向荣的积极世界;二则是市民都市类报纸所表现的杀、伤、毒、黄,你争我夺、沸沸扬扬、吵吵闹闹的社会底层昏暗消极的生活。【1】那种非白即黑,非直即曲的两段论、两分法,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媒体对于马加爵案的报道同样难逃此理。 “马加爵从小性格孤僻、内向,没有朋友,也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批评。”“马加爵个人的兴趣仅限于上网,经常浏览色情、暴力、黄色网站。”“同学说在楼道里看见他,觉得这个人非常阴森恐怖,带着一种杀气。”[1]……通过这些新闻的描述与勾画,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张贴的通缉令上,那幅面目可憎、四肢发达、略带野性的照片,读者与观众就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马加爵至少是一个凶残暴戾、人格缺失、他人不得近身的“混世魔王”、杀人不见血的冷酷之人。 现状二:有罪推定,越权审判 2004年3月15日,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落网,为期28日的亡命天涯、上百万份的通缉令、170万浩大庞杂的警力投入、一起引发全国关注的通缉追捕终于告一段落。可媒体的热情有增无减:犯罪嫌疑人捕获第二天,各大媒体就刊登了马加爵书写的家书,关键不在刊登此封家书是否合情合理、合乎法律,而是媒体一致将这封家书定名为“绝命书”[2],何谓“绝命”?这其中就清晰透露出媒体的一种态度与倾向,是媒体在司法审判之前所作出的坚决肯定的审判,马加爵被捕就意味着马的死期已到,死刑已定。《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但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发现媒体上看在有意无意地暗示马加爵将被判处死刑,诸如此类的表述:“马加爵的终点站”、“马加爵会被处以极刑”、“校园杀手”、“屠夫恶魔”等等。 3月17日,“央视论坛”推出名为《追你到天涯海角》的电视访谈节目,访谈中涉及到两位嘉宾,一位是知名学者,一位是著名作家,也许电视台的用意是让两位嘉宾对马案进行客观理性地分析,从而对广大观众认识和了解这一案件有所启迪与思考,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其中一位嘉宾以不容置疑、无可否分的口吻说道:“马加爵是一个罪犯,枪毙这是不用再讨论的问题!”[3] 现状三:严肃新闻娱乐化 对马加爵案件的肆意炒作,已经使这一原本残暴的凶杀大案、严肃的法律案件,悄然演化成一场富含媚俗化、低俗化、娱乐化倾向的炒作。 马加爵之歌不胫而走,“想用一把刀把自己灭掉/好让你们停止疯狂行为/到处贴我照片/我经过的地方/都会被狂热警民包围/一时冲动杀了几个哥们/二十万通缉我真是狼狈/……”[4];声情并茂的马加爵版Flash在网络中大肆流行,经典传看[5];紧跟其后的《马加爵在哪里之诗歌版》不甘示弱,“mjj,我们的20万,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祖国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mjj―― 山谷回音:他刚跑路,他刚跑路,亡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6]原本纪念周总理的著名诗篇在此被故意扭曲窜改,将人民对为人的深厚情谊赤裸裸地转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