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影响.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影响

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影响   【摘 要】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的影响。方法: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筛选出34名抑郁个体和35名正常对照,进行真人情绪面孔(高兴面孔、中性面孔、悲伤面孔和愤怒面孔)的线索-靶子任务(包括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两种线索类型)实验。结果:对照组的无效提示(430.3±74.3,423.1±58.3,426.4±59.5,429.4±53.6)小于有效提示(454.9±50.3,455.3±65.9,462.1±65.8,458.5±51.1)(F=45.12,P   【关键词】 抑郁;注意偏向;返回抑制;线索-靶子任务;病例对照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3-0164-05   Effects of Depressive Mood on Inhibition of Return for Emotional Faces   DAI Qin, FENG ZhengZhi   Educational Center of Mental Health,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Abstract】Objective: This article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epressive mood on inhibition of return for emotional face in cuetarget paradigm. Methods: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was used to select participants from 700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btained 34 depressed students and 35 controls. All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 cuetarget task which including two kinds of cue types (valid and invalid) and four kinds of face types (happy faces, neutral faces, sad faces and angry faces). Results: Cue type had a main effect for reaction time of control group(F=45.12,P   然而,对抑郁个体注意偏向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主要是因为刺激呈现时间、刺激内容以及刺激强度等的不同造成的[2-5],目前的共识是在较长的刺激呈现时间下抑郁个体对与抑郁相关的、强度较大的刺激存在注意偏向。那么为什么抑郁个体具有注意偏向呢?研究者们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方面从兴奋的角度对抑郁个体进行研究[2];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抑郁可能与对无关或干扰负性信息的抑制有关[3]。从兴奋角度研究注意偏向的发生,常用的是线索-靶子范式。应用线索-靶子范式针对抑郁个体的研究,发现抑郁个体对负性词存在注意解除困难现象,前提是在较长刺激呈现时间下[4];然而因为研究控制等因素的影响,近来针对在较长刺激呈现时间下对单向抑郁的研究结果却并不理想[6]。   最近,应用线索-靶子范式针对焦虑个体的研究发现焦虑个体存在对情绪刺激的返回抑制现象[7]。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是指对原先注意过的位置上出现的物体反应滞后的现象。由于线索-靶子范式包括有效提示(靶子出现在线索位置)和无效提示(靶子出现在非线索位置)两种线索类型,正常情况下应出现线索效应(即有效提示的反应时应短于无效提示),但当刺激呈现时间足够长或刺激呈现后间隔时间达到200~300ms,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即无效提示的反应时应短于有效提示,也就是返回抑制效应。那么抑郁个体是否也存在对情绪刺激的返回抑制效应呢?同时以往研究得出的多是抑郁个体对负性词的注意偏向[2,8],对生活中出现较多的情绪面孔研究较少,而情绪面孔的情绪效价比情绪词更强烈,且包含更多的社会人际交流信息,更能诱发个体的情绪体验。另外多数研究倾向于抑郁个体的注意偏向是针对与抑郁情绪有关的悲伤刺激(如悲伤词或悲伤面孔)[2,4],但也有研究发现抑郁个体对一些与抑郁情绪联系不紧密的负性词如疼痛词表现出了注意偏向[9],那么抑郁个体的注意偏向究竟是否具有特异性呢?因此,本研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