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诺贝尔诗人“两扇门”.docVIP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诺贝尔诗人“两扇门”.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诺贝尔诗人“两扇门”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诺贝尔诗人“两扇门”    2011年10月6日,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   将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本国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   “特兰斯特勒默的作品简练、细腻,充满深刻的隐喻,以凝练而清晰透彻的文字意象给我们   提供了洞悉现实的新途径。”尽管在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垂青诗歌,但自从1996年波兰女诗人   辛波斯卡获奖之后,诗人在诺贝尔文学奖中已经有整整十五年的缺席。   80岁高龄却只写了163首诗的特兰斯特勒默得奖,有人说:   “诺贝尔文学奖终于走上了正途。”   或许,这并不是属于诗人的胜利,但无论如何,   这都是属于诗歌的胜利。   从“一号门”到“二号门”   我打开第一道门,这是一个阳光照亮的大房间。一辆沉重的小车在外面驶过,使瓷器颤抖。我打开二号门,朋友!你饮下一些黑暗,而变得明显可见。―《悲歌》      在被诺贝尔文学奖的缪斯女神亲吻面颊之前,特兰斯特勒默是个沉默的人。他很少和外界接触,以至于当人们迫切想要知道这个80岁的诗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时,只能拿2001年3月他在自家书房里的那张照片来告诉读者。   那一年他70岁。在敞开的白色房门之间,白发的诗人靠左手的拐杖支撑起1990年因中风而偏瘫的身躯,右手不协调地放在胸前,眼神深邃又淡然。左右两侧,是他满墙的书,以及一把简单的宜家风格的扶手木椅。   1931年,特兰斯特勒默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父母给他取名托马斯,这是非常典型而普通的北欧名字,无论是身为记者的父亲还是老师的母亲,都没有想到日后这个名字会变得世人皆知。1934年,父母离婚,特兰斯特勒默跟随母亲生活。   虽然长大以后的特兰斯特勒默从未承认过父母离婚对他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哥德堡等人的研究,3岁到5岁来自离婚家庭的儿童容易表现出自我责备和迷茫。没有人知道在斯德哥尔摩晴朗而寒冷的冬天里,小小的托马斯是如何接受了他那个缺失父亲的家庭。唯一可以透露端倪的是他中学毕业之后考入了斯德哥尔摩大学心理学系。 ??? 不管主修心理学是不是内心深处的需要,从小就学会了独立思考的特兰斯特勒默从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把自己想到的东西记在纸上。那些简单而连贯的词汇就是他最初的诗歌。   1954年,23岁的他尚未大学毕业,但他的《十七首诗》已经得到发表。“醒悟是梦中往外跳伞,摆脱令人窒息的漩涡。漫游者向早晨绿色的地带降落,万物燃烧。他觉察,用云雀飞翔的姿势―稠密树根,那无数盏灯在地底下摇晃。”天才的光芒由此照耀瑞典的诗坛乃至北欧文学的天空,文学评论家们用发现新大陆一样的眼光来品读他那些短暂而充满力量的词句:“特兰斯特勒默的诗非常紧密,他使用很少的字来表达非常强烈的感情,却擅长使用许多联想的手段。在他那里,词汇并不是诗歌的组成部分,而是一个个音节。   不过,初涉文学领域之后,特兰斯特勒默并没有继续在这片新领域中大展拳脚,而是回到他所选择的心理学专业里,直到1956年大学毕业。此后的4年当中,他留校研究历史、宗教和文学。后来,他前往一个青少年拘留所做了心理辅导专家。帮助那些在思想上有疑虑的年轻人,是他人生的“第一道门”。不过,诗歌成了他在日后所写的《悲歌》那样,已经给他打开了“二号门”。   诗人的诗人   雨歇了,树停住了脚步。它挺拔的躯体在晴朗的夜晚闪现,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着那瞬间,当雪花在天空中绽开。―《树与天空》      父母离婚的“历史原因”加上心理学的背景让特兰斯特勒默成为一个凝练的人,而心理辅导工作则加深了这种情绪。“写第一本书时,我还很年轻,与自然和童年有着很紧密的关系。”1989年4月7日,他在和霍瓦特、内维尔和奎因三位美国诗人的一次深入对话时这样说过,“但那毕竟是一个有限的外部世界。”   他试图摆脱“童年”和“自然”的影响。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这个哲学上的命题既让特兰斯特勒默反思日常生活,也让他动了旅行的心。   他去了西班牙、巴尔干半岛、非洲、美国以及前苏联。在游历的过程中,自由的诗歌的灵魂在他的脑海中跳动。他放弃了16世纪英国诗剧般的白体诗,那些过分堂皇的内容从他的句子里消失,咏叹调般的大段台词从此以后也再也没有出现。他还爱上了19世纪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的“民间曲调和叙事曲调”。后者那些来自民间甚至童话传说中的奇幻形象给了他启发,使他原本就充满节奏感的诗歌更加润滑。后来,德国电台在评论他的诗时说:“充满了味道、颜色、振动以及复杂的音乐”。   不过,即便是满世界游荡,也并没有改变特兰斯特勒默内心深处那独属于斯德哥尔摩和瑞典的灵魂。1965年,他和夫人、孩子一起搬到斯德哥尔摩以西40公里处的小城韦斯特罗斯,并一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