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领导干部谨防沦为非法集资“活道具”等
领导干部谨防沦为非法集资“活道具”等 最近安徽省非法集资出现了新动向:少数领导干部充当了非法集资的“活道具”。一些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公司开业时,有的领导端坐在主席台上;公司周年纪念时,有的领导到会侃侃而谈;领导干部和这些公司“老板”们的合影挂满了这些公司办公室的墙壁,视察公司的照片占据了公司宣传册最显要的位置。 虽然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都是无意间充当了非法集资的“活道具”,但其巨大的广告效应正是这些骗子公司梦寐以求的,客观上起到了极大的误导作用。安徽太和县双阳集团曾红极一时,各级领导都接二连三地到企业参观考察。当地乃至附近河南省的很多群众都认为,如此受领导重视的企业肯定错不了,他们有钱不存到银行,只投到双阳集团。双阳集团在10多年里,共吸收公众存款6.4亿元,造成本金7000多万元无力归还,使部分群众陷入赤贫境地。 当前非法集资的手法不断翻新,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这些骗子公司往往具有大规模的种养基地,建起漂亮的厂房和先进的生产线,让人一时难辨真伪。但这决不能成为少数领导干部为自己开脱的理由。从深层次看,少数领导干部沦为非法集资的“活道具”和“广告”,暴露出其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存在的诸多问题。 长期以来,少数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形成了“傍富”心理和浮躁的工作作风。他们不愿意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而是热衷于出席各种开幕典礼、庆祝仪式等“风光露脸”的场合,在镜头面前百般作秀,宛若演艺明星;他们对困难群众感情淡漠,却热衷于和大款富豪们交朋友,整天形影不离。老百姓戏称他们“心系镜头、服务大款”。一些高明的骗子早就号准了这些领导干部的“脉”,投其所好,一试一个准。 领导干部要避免沦为非法集资的“活道具”,关键要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如果这些领导干部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解决农民实际需求,走进困难群众家里嘘寒问暖,真正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相信那些非法集资的骗子是无隙可钻的。 乡村文学别“悬浮”于城市 段崇轩 当前农村几乎面临无文学可读的窘境。这并非夸张之词,就笔者了解的晋北农村,农民的文学生活不仅远不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同上世纪八十年代也不能相比。在中老年读者那里,我们还可看到《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等古典小说,以及《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题材小说。而在青年农民那里,顶多偶尔浏览一些时尚生活、科技文化读物,文学刊物却没人买,没人看。城市里热炒的各种“争奇斗艳”的“新作”和“力作”更是与他们无关。 单单一个晋北农村,自然不能代表中国各式各样的农村,但农村文学空间近10多年的急剧萎缩,的确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其实,我们并不缺少乡村文学作品。在数届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获奖的作品中,乡村文学作品所占比重也最大:然而。大家有个普遍的印象:现在乡村文学历史叙事多了,现实叙事少了;揭露的、批判的作品较多,正面的、讴歌的作品较少;凭印象编造的东西呈泛滥之势,而体验深切、精心提炼的东西却少之又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作家已变为深陷城市的“观察者”,甚至是“旁观者”,在思想、感情、心理上疏离了农村和农民。 农村和农民并不是不需要文学。农民读者需要的是跟他们血肉相连、知脾合性的文学。农民的审美趣味,也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单一、封闭。譬如柳青的《创业史》就借鉴了许多西方小说的艺术手法,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浸透着知识分子特有的思想、感觉柑隋调,但都赢得了农民读者的喜爱。 文学是反映社会风云的风向仪,是感应时代脉动的探测器,是烛照国民精神前行的航标灯。一个时代的文学,特别是写农村和农民的文学,如果在整体上“悬浮”于城市,而与广袤的土地、数亿底层农民不相往来,让文学和农民之间的坚冰冻结得越来越厚,那就值得我们警醒和审视了。 药价频降,板子是否打对了“地方”? 蒋 萌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扭转过往“不成功的”医改,医治“以药养医”弊症,又何尝不是如此。 近日,国家发改秀发出通知,决定调整188种中成药的零售价格,此次降价药品的平均降价幅度为16%,降价幅度最大的为52%。按照2006年市场销售金额匡算,预计降价金额16 亿元左右。屈指算来,这已是今年第3次药品统一降价,也是国家发改委第23次发布药品降价令。可是,面对药品频频降价的好消息,人们的反应却从最初的期待和欣喜,变为淡然与平静。最讲究“精打细算”的老百姓,何以对药品降价产生“疲劳”?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降价令频频,“以药为纲”的医药生产企业、药品经销商、医院怎能对利润节节“缩水”坐视不理?纵观其惯用的“变通”手法,不是改药名、改包装以“新瓶装旧酒”;就是改剂型、改规格来规避“僵化条文”;实在没有“油水”可榨的药,干脆停产了事。由此,老百姓得到的降价实惠“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