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气系统能量收支及平衡.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大气系统能量收支及平衡

3.1 大气热量传输 太阳--电磁辐射,一年地球可获得5.5×10的24 方J的能量。认为太阳辐射能是地面和大气的唯一能量来源。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反应。 对其加热时,空气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同时也将运动更远的距离,结果是空气的密度减小。相反,如果将这块空气冷却,分子运动速度减慢,分子之间也更加接近,从而使空气密度增大。 暖空气密度小、冷空气密度大的特性 。 一 潜热 水的相变 相变过程所需要的热能称为潜热 潜热,“固定”、温度不变 融化、蒸发、升华过程使环境空气温度下降。 凝结、冻结、凝华过程使环境空气温度升高。 在1个大气压0℃的情况下,1千克质量的冰转变成同温度的水,要吸收79.6千卡的热量。 升华热在数值上与熔解热和汽化热之和相等 。 潜热是大气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 传导 以物质作为介质的热量传递方式称为传导。 物质热传导率(W/m. ℃) 表 物质的热传导率 三,对流 通过流体(如水和空气)的运动进行的热量传递方式称为对流。 通过空气的水平运动产生的空气属性的输送被称为平流。 四,辐射 下面一些重要的事实和规律需要我们首先掌握: 1.所有物体(温度大于绝对零度),无论其大小如何,都向外发出辐射。 2.一个物体发出辐射的波长主要取决于它的温度。物体温度越高,发出辐射的波长越短。同样道理,物体温度越高,发出的辐射能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也越短。这个辐射波长与温度的关系称维恩定律(或维恩位移定律): λmaxT=2897( umK) 3.面积相同的高温物体与低温物体相比,在相同时间内发射的总辐射能更多。对同一物体来说,随着其温度升高,单位时间内也将向外界发射更多的总辐射能。这种物体发射的总辐射能与温度的关系,称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式中σ= 5.67xl0-8 Wm-2K-4,称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 太阳辐射 3.2大气的吸收、发射与温室效应 物体吸收和释放的能量相等时,其温度保持不变。 黑体:物体完全吸收体,又是完全发射体。 灰体 地球吸收太阳辐射和发射长波辐射的速率相等,辐射平衡温度保持不变。地球相应的辐射平衡温度约为255K(-18℃),而地球表面平均温度(288K,15℃)。? 一,大气的选择性吸收与温室效应 水汽(H20)和二氧化碳(C02)强烈吸收红外辐射,但很少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部分。大气中吸收相对较弱的选择性吸收气体还有一氧化二氮(N20)、甲烷(CH4)和臭氧(03,主要存在于平流层)等,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远小于水汽和二氧化碳。 增大空气的平均动能,结果使得气温增高。地球表面发射的大部分红外辐射被用于低层大气的增暖。 水汽和二氧化碳除了选择性吸收之外,同时选择性地向各个方向发射红外辐射,其中一部分朝向地球的辐射可能到达地球表面并被吸收,从而使地表温度升高。同时地表向上发射的红外辐射又被低层大气吸收,使近地层大气增温。 大气的垂直结构。 “温室效应”、大气效应、大气温室效应。 8至11微米,大气窗口。 当有云存在时,关闭了大气窗口。 云的存在往往使夜间温度升高而白天温度降低。 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保持在一个适宜的水平。 二,温室效应的增强 基本上达成共识,认为过去100年来地球表面气温大约升高了0.60C。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燃烧和森林砍伐导致二氧化碳这一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升高。然而,其他一些温室气体(如甲烷(CH4),氧化亚氮(N20)氯氟烃化合物(CFC)等)的浓度在近年来也在不断升高,这些气体共同产生的温室效应也相当可观。 CH4和N20能强烈吸收红外辐射,氯氟烃化合物中的CFC-12能吸收8~11微米大气窗区的辐射。从对红外辐射的吸收能力来看,大气中一个CFC-12分子的作用相当于大气中增加了1万个二氧化碳分子。 总体而言,水汽在大气温室效应中起到约60%的作用,二氧化碳的作用约占26%,其他温室气体的作用约占14%。 水汽的反馈 云、海洋的反馈 近万年来全球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变化 到2005年 2004年5月28日全球同步放映 美国大片《后天》该片的科学依据是有一天由于气候变暖,使温盐环流关闭。 三,地面加热空气 太阳辐射向下传输时受大气的影响较小,到达地面后首先加热地面。 传导从地面获得能量并向上运动。 地面以上几厘米厚的贴地气层。 暖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下沉形成热泡,对流将热量向上传递到较高的高度。 水汽凝结为云滴,并释放出潜热使空气温度升高。 与此同时,地球持续地向上发射红外辐射,一部分被温室气体(如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 低层大气的增温是从地面开始的。 3.3太阳辐射与地球能量平衡 一,散射与反射 太阳常数取为1367W/m2 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后将与大气发生多种相互作用。 吸收、散射。 由于空气分子的大小远远小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