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金庸:英雄武侠与自身阴影的决斗.docVIP

解读金庸:英雄武侠与自身阴影的决斗.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金庸:英雄武侠与自身阴影的决斗

解读金庸:英雄武侠与自身阴影的决斗 原创?2016-02-05?甄静慧?南风窗 点击上方南风窗即可订阅 甄静慧 ? 意象对话治疗师 我选择华人最热爱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纵观其不同时期的作品内容及其人生脉络,能清晰地发现:作家的心灵固然决定着他的创作,而那些被创作出来并赋予了蓬勃生命的作品,同样会反过来对人的心灵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命运脚本的主角,而心理学家相信,这个脚本,亦即无意识中的人生计划雏形,早在我们生命最早期便已写就,如果没有特定因素的影响,它会推动着我们走向预定的结局。 因此,心理学分析文学作品的主要方法,就是把故事视为主角的命运脚本,故事里的其他人物,既是受邀参演脚本中特定角色的“他者”,同时亦可视为主角本人潜藏的其他人格侧面。 而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动人,在于它呈现的不仅是个体命运,更是世世代代流淌于人类血液当中的原型性、集体性脚本内容——譬如浮士德与魔鬼那惊心动魄的交易。 这当中,我一直很感兴趣的是,书写这些伟大故事的作家自己,其个人命运、心理脚本的发展,与他们创作的故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交互作用? 我选择华人最热爱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纵观其不同时期的作品内容及其人生脉络,能清晰地发现:作家的心灵固然决定着他的创作,而那些被创作出来并赋予了蓬勃生命的作品,同样会反过来对人的心灵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非白即黑”背后的分裂性防御“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短篇《越女剑》—这是从1955年开始连载《书剑恩仇录》到1972年9月完成《鹿鼎记》后“封笔”,华人最热爱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所留下的全部15部作品。 以17年业余创作生涯论,不算太少;然与其高寿相比,委实不多。他是个不愿安逸地躺在已取得的成就中重复自己的人,力求每部新作都在对人性的理解上有所突破,到了再无可超越之际,毅然封笔。 正是由此,纵观这15部作品内容及作者本人的人生脉络,能有力地解答上述问题:作家的心灵固然决定着他的创作,而那些被创作出来并赋予了蓬勃生命的作品,同样会反过来对人的心灵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大侠的成长之路并非一蹴即就。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处女作,据说1955年连载时曾轰动香港,不过大概只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对手,凭心而论,与“射雕三部曲”等后作相比,《书剑》乏善可陈。 大家都知道,金庸之为大师,在于从不追求故事的曲折离奇,而是将大部分心力都放在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入刻画当中。“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等社会的行为模式,经常随着时代而改变,然而人的性格和感情,变动却十分缓慢。3000年前《诗经》中的欢悦、哀伤、怀念、悲苦,与今日人们的感情仍是并无重大分别。我个人始终觉得,在小说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会意义具有更大的重要性。”他说。 所以《笑傲江湖》里,政治权力的试金石下,人性的复杂和险恶被揭露得惊心动魄、淋漓尽致。很多年后,也许那些刀光剑影的细节早已在记忆中变得斑驳陆离,然而说起伪君子、野心家,你还是会立即想起岳不群和左冷禅两位“仁兄”来。 然而这手绝活,在《书剑恩仇录》里未见端倪。 《书剑恩仇录》主角是陈家洛。他有着一枚完美高富帅的所有特征:身份尊贵(乾隆皇的同胞兄弟、红花会总舵主)、相貌英俊、谈吐风雅、谦虚有礼……黑与白、好与坏这样的二分归类法则贯穿着全书始终:与忠肝义胆的大红花会兄弟相对的,是朝廷鹰犬这一类面谱化的坏人,犹以大反派张召重为甚,如驴愚蠢,如猪贪婪,如狼狠毒,可谓集丑恶之大成者—仿佛非如此不能衬托出正义来。 至于杀人名医、桃花岛主这些亦正亦邪的家伙,田伯光这种可爱的“坏人”,在武侠小说史上尚未出现,可能连金庸自己,也未想象过他们会出现。 非白即黑,现在看来是《书剑恩仇录》的硬伤,然而在当时,它正是传统武侠小说最大的特点。其背后是一个集体性的心理现象—阴影的投射与分裂。 早在2500多年前,老子就提出阴阳统一的宇宙观;到了现代,精神分析以更直白的语言告诉人们:在每个人内心,强与弱、善与恶、黑与白是同时存在的。 然而人们只喜欢“好”而厌恶“坏”。古往今来不断有圣人为世间立下规范,树立楷模;而从小到大,父母和社会也在不停教育我们如何做“好”,好学生、好员工、好男人、好女人,以求在各种规范与标准下受到肯定与欢迎。 然而,却从来没有人能一个空间给我们,用以安放符合“好”的标准以外的一切:所谓男人的弱小,女人的欲望,以及孩子的怨恨与悲伤…… “什么孔融让梨,我明明就是想吃大的那个啊!”——我敢说吗?我不敢,我只能腹诽,表面还是要做谦让的好孩子。如此一来我内心就发生了冲突,很痛苦。 越想做好人,对自己的要求越高,这种痛苦越大,人皆如是。南宋圣人朱熹号召大家“灭人欲,存天理”,对人的本性进行强烈压抑,但据说他自己就做不到,有人检举他娶尼姑为妾,还涉嫌与儿媳有染。更何况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