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五代:唐朝灭亡后,在北方 先后出现的后梁、后 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 、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_____。 3.评价(特点): (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 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 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2)虽然政权分立,但__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P25) 黄河流域 北汉 藩镇割据 统一 自主学习 五代十国——相延续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1.唐朝灭亡后,北方 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哪 些政权? 2.通过五代十国的更迭分析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与探究 唐朝衰亡 五代十国 由盛而衰 安史之乱 致命打击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后梁灭唐 总结 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黄巢起义影响 2、朱温建梁,唐朝灭亡 2、五代十国特点: ①② 1、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 1、原因:①②③ 4、影响:①②安史之乱是唐朝由胜到衰的转折点 2、时间:755-763年 3、经过: 课后活动P26 1.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内画√。 □皇帝荒废朝政 □发生严重灾荒 □杨贵妃得宠 □节度使势力膨胀 □农民负担过重 □军队战斗力薄弱 √ √ √ 课后活动P26 2.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想一想,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愿望? 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 1、发动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 ) A .安禄山 B .宇文化及 C .朱温 D .姚崇 2、唐玄宗不理政事,贪图享乐,最终导致边将叛乱, 唐朝由盛转衰。历史上把这次叛乱称为( ) A .唐末农民起义 B .隋末农民起义 C .安史之乱 D .大泽乡起义 3、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下列人物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 A .张角 B .黄巢 C .安禄山 D .史思明 4、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21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 A.李渊、黄巢 B.李世民、朱温 C.李渊、朱温 D.李世民、黄巢 5、“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 .春秋战国 B .魏晋南北朝 C .辽宋夏金 D .五代十国 当堂检测: D C.安史之乱的灾难 D.唐朝灭亡 D D C D C 3.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 A.李渊、黄巢 B.李世民、朱温 C.李渊、朱温 D.李世民、黄巢 4.“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 C D 开元初:勤于政事,重用人才,虚心纳谏;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开元末:贪图享乐,不理政事,任用奸臣;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由盛转衰。 (2)唐玄宗所作所为带来的不同结果给我们什么启迪? 亲贤臣,远小人,则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反之,则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王朝衰亡。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戒奢从简,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后期却不理政事,贪图享乐,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唐玄宗统治前后判若两人,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唐玄宗? 统治前期,唐玄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统治后期唐玄宗不理朝政,任人唯亲,政治腐败,导致安史之乱爆发,使唐朝由盛转衰。 唐玄宗为唐朝的社会稳定和高度繁荣起过重大作用,但其晚年的统治也给唐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所以他是一个功过都很突出的人物。 温故知新 1、遣唐使来唐朝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遣唐使来唐朝学习,给日本的影响是什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