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运动及变动.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造运动及变动

一、地壳运动概述 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作构造运动。 构造变动-----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的永久变形,称为构造变动。 构造运动主要按时间分为(古)构造运动——发生于新近纪以前,如吕梁、晋宁、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老阿尔卑斯)运动。 新构造运动——新近纪和第四纪;如喜马拉雅运动 现代构造运动——五六千年前至现代。 二、地壳构造与演化理论的建立 法国博蒙 收缩说 固定论与活动论 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第二节、地壳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一)构造运动的方向性 按照构造运动的方向,大致可分为两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水平运动 地壳或岩石圈物质大致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进行的运动,叫水平运动。这种运动常表现为岩石水平方向的挤压和拉张,也就是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以及形成褶皱和断裂,在构造上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地堑、裂谷等。所以,从19世纪中叶开始,也称这种运动为造山运动。 2.垂直运动 地壳或岩石圈物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叫垂直运动,也叫升降运动。它常表现为大规模的缓慢的上升或下降,形成规模不等的隆起或拗陷,并引起海侵、海退,也就是导致海陆的变化。1890年,G.K.吉尔伯特称这种大面积的升降运动为“造陆运动”。 (二)构造运动的速度和幅度 除去地震、断层等在短暂时间内可引起显著的变形、位移外,一般地讲,构造运动是岩石圈的一种长期而缓慢的运动,其速度以每年若干毫米或若干厘米计,因此凭人们的感官无法直接感觉出来。 (三)构造运动的周期性和阶段性 在地球演化历史中,构造运动无论是水平运动还是垂直运动,都表现为比较平静时期和比较强烈时期交替出现。在比较平静时期,运动速度和幅度都小;在比较强烈时期,运动速度和幅度都大。在漫长地史发展过程中,曾有过多次构造运动相对缓和和相对强烈阶段,因而使构造运动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构造运动从缓和到强烈,叫做一次构造旋回。一次构造旋回往往要经历2亿年左右的时间。 地球历史每经过一次大的构造旋回,都要引起世界性的或区域性的海陆、气候、生物、环境的巨大变化;同时,一次大的构造旋回还往往包括若干次一级的和更次一级的构造旋回,导致区域性的或局部性的地理变化。构造运动的周期性,自然也就决定了地球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所以地史可以划分为许多代,代又分为若干纪,纪还可分为几个世,就是这种阶段性的反映。 二、构造运动的证据 (一)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地貌标志 2.测量数据 (二)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地层厚度 2.岩相分析 3.构造变形 4.地层接触关系 海侵层位(A)与海退层位(B) 1、2、3、4表示海面位置的变化;aa‘、bb’表示垂直剖面位置 3.构造变形--褶皱和断裂 1、整合接触 当地壳处于相对稳定下降(或虽有上升,但未升出海面)情况下,形成连续沉积的岩层,老岩层沉积在下,新岩层在上,不缺失岩层,这种关系称整合接触。 其特点是:岩层是互相平行的,时代是连续的,岩性和古生物特征是递变的。整合岩层说明在一定时间内沉积地区的构造运动的方向没有显著的改变,古地理环境也没有突出的变化。 2、不整合接触 由于构造运动,往往使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相连续的岩层,这种关系称不整合接触。两套岩层中间的不连续面,称不整合面。 (1)平行不整合 (2)角度不整合 识别和鉴定不整合的证据 ①地层自然记录缺失的间隔证据,包括古生物自然记录的间断和地层自然记录的间断。 ②侵蚀的证据,包括构造不一致和地形不规则。 ③古陆表面的证据,包括风化面、古土壤、底砾岩等。 假整合(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两套地层的产状既不平行,时代也不连续,其间亦有地层缺失。这反映出老地层沉积后曾发生过显著的水平运动(褶皱)和上升运动(受剥蚀),中断沉积后它又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了上覆新地层。总的变化较为复杂。 三、 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 岩层是指由两个平行的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相同或近似的层状岩石。岩层的上下界面叫层面,分别称为顶面和底面。岩层的顶面和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岩层的厚度。 直立岩层 2.岩层的产状要素 (1)走向 (2)倾向 (3)倾角 一、褶皱的概念及褶曲要素 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 褶曲要素 二、褶曲的基本形式 三、褶曲的形态 (一)褶曲的横剖面形态 (二)褶曲的纵剖面形态 1、根据枢纽的产状(图7-32)分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