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 第三章 钢热处理.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制造基础 第三章 钢热处理

索氏体 形成温度650-600℃,片层较薄,800-1000倍光镜下可辨,符号S 表示。 电镜形貌 光镜形貌 托氏体:形成温度600-550℃,片层极薄,电镜下可 辨,符号T 表示。 电镜形貌 光镜形貌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三种组织无本质区 别,只是形态上的粗细之分,其界限也是相对的。 转变温度越低,片间距越小,相界面越多,钢 的强度、硬度越高,塑性和韧性略有改善。 片间距 ?b HRC ? 2.中温转变(贝氏体型转变):550℃~Ms 贝氏体(B):含过饱和碳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 械混合物 形成过程通过形核及核长大完成,转变温度 较低,铁原子不能扩散,碳原子扩散不充分,晶 格类型改变通过切变实现。属于半扩散型转变 发生贝氏体转变时, 首先在奥氏体中的贫 碳区形成铁素体晶 核,含碳量介于奥氏 体与平衡铁素体之 间,为过饱和铁素体。 转变温度较高(550-350℃) 时,条片状铁素体从奥氏 体晶界向晶内平行生长,随铁素体条伸长和变宽,碳 原子向条间奥氏体富集,最后在铁素体条间析出Fe3C 短棒,奥氏体消失,形成B上 。 上贝氏体转变过程 转变温度较低(350- 230℃) 时,铁素体在晶界或晶内 某些晶面上长成针状,由于碳原子扩散能力低,迁移 不能逾越铁素体片的范围,碳在铁素体的一定晶面上 以断续碳化物小片的形式析出。 下贝氏体转变 上贝氏体(B上): 550~350℃ 光镜下呈羽毛状. 电镜下为不连续棒状的 渗碳体分布于自奥氏体 晶界向晶内平行生长的 铁素体条之间。 光镜下 电镜下 下贝氏体(B下):350℃~MS 光镜下 电镜下 光镜下呈竹叶状,电镜下 为细片状碳化物分布于铁 素体针内,与铁素体针长 轴方向呈55-60o角。 上贝氏体:脆性较大,强度较低无实用价值。 下贝氏体:较高硬度和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 性,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生产上常用的 强化组织之一。等温淬火的方法获得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等温转变图 二、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1.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图 连续冷却转变图:钢经奥氏体化后,在不同冷却 速度的连续冷却条件下,过冷奥氏体转变为亚稳 态产物时,转变开始及转变终了的时间与转变温 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 较等温转变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只有C曲线上 半部分,没有中温贝氏体转变区域 按不同冷却速度冷却时,过冷奥氏体的转变 产物接近于连续冷却转变曲线与等温转变曲线相 交温度范围内所发生的等温转变产物 将连续冷却的冷却曲线叠画在等温转变图上 45钢850℃油冷组织 M+T 马氏体转变 冷却速度大于vk时,奥氏体快速冷却,转变 快,铁、碳原子不及扩散,铁原子进行短距离移 动发生晶格改组,过饱和碳来不及以渗碳体的形 式从α-Fe中析出,奥氏体中碳全部过量地溶解在 α-Fe晶格中 马氏体(M ):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马氏体转化是强化金属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 马氏体转变特点 马氏体组织 转变过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连续冷却中进行 Ms点称为上马氏体点, 冷却至Mf点时,马氏体转变 终止,Mf称为下马氏体 转变是一个无扩散型转变。 转变过冷度大,转变温度低,转变过程中没有成分变化,马氏体含碳量是原奥氏体含碳量 马氏体转变特点 马氏体转变没有孕育期。形成速度极快,瞬间形核,瞬间长大 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不完全。剩余的奥氏体称为残余奥氏体 马氏体组织 马氏体的组织形态 板条状马氏体 立体形态呈细长的扁 棒状,光镜下为一束束 细条组织。每束内条与 条之间尺寸大致相同并 呈平行排列,一个奥氏 体晶粒内可形成几个取 向不同的马氏体束。 光镜下 电镜下 电镜下,板条内的亚结 构主要是高密度位错, ?=1012/cm2,又称位错马 氏体。主要产生于低碳 钢(wc0.2%)的淬火 组织中 SEM TEM 针状马氏体 立体形态为双凸透镜形的片状。 显微组织为针状。电镜下,亚 结构主要是孪晶,又称孪晶马 氏体。主要产生于高碳钢 (wc1.0%)的淬火组织中 电镜下 电镜下 光镜下 马氏体的力学性能 高强度 过饱和碳引起的晶格畸变,即固溶强化 马氏体转变时造成的大量晶体缺陷和组织的细化 过饱和碳以弥散碳化物的形式析出 硬度 主要取决于含碳量 含碳量增加,硬度增 加。含碳量大于0.6% 时,硬度趋于平缓。 合金元素对马氏体硬度影响不大。 马氏体硬度、韧性与含碳量的关系 C% 塑性和韧性 针状马氏体碳的过饱和度大,晶格畸变严重,形成时互相接触撞击产生显微裂纹,硬度高,脆性大,塑性韧性差; 板条状马氏体含碳量低,形成温度高,产生“自回火”现象,碳化物析出弥散均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