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柏拉图“洞喻”的一点浅见.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柏拉图“洞喻”的一点浅见

对柏拉图“洞喻”的一点浅见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业 在韩连庆老师的指引下,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课程的学习,我对中国哲学、日本哲学和西方哲学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就希腊哲学中柏拉图的“洞喻”谈一谈自己的浅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在《理想国》第七卷中,柏拉图通过“洞喻”理论来对人类的理性认识能力进行了阐述。柏拉图虚构了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可让一道亮光照进来。有些人从小就住在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被绑了起来,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像囚徒一样只能看着洞穴的后壁。在他们背后远处高些的地方有东西燃烧着发出火光。在火光和囚徒之间有一条路。沿着路边筑有一带矮墙,就像演傀儡戏时设的屏障一样。有一些人拿着各种器物高过墙头从墙后面走过,有的还说话。这时,各种器物在火光的投射下在洞穴后壁上留下了他们的阴影。因此,洞中的囚徒天天看到的都是这些阴影而不是事物本身,然而他们却认为看到的阴影就是事物本身,除了阴影之外没有什么别的实在。如果有一天有一人解除了桎梏,能够走动并看到了火光,他会由于不习惯而感觉很痛苦,而且无法看见那些他原来只看见其阴影的实物,即使别人告诉他以前他看到的不过只是阴影,他也认为过去看到的阴影比现在看到的事物更真实。如果有一天有人硬拉着他走出洞穴,见到了外面的阳光,他也会觉得眼前金星乱串,以至于无法看清任何一个真实的事物。然而经过一个适应的过程之后,他就可以就事物本身看事物了。这时他发现,太阳正是主宰可见世界一切事物的原因。于是,他觉得即使忍受任何苦楚也不愿意再回到洞穴过囚徒生活了。即使他回去,告诉他们过去他们看到的只不过是阴影,洞穴里的人也会认为他到上面走了一趟就把眼睛弄瞎了,人们甚至会把这个说胡话的人杀掉。这就是柏拉图“洞喻”理论的主要意思。柏拉图的这个比喻看似平常,然而通过这个比喻他说出了关于人类认识的一番大道理。 在课堂上,韩老师已经结合《五百年后》(又名《THX 1138》、《未来世界》)和《楚门的世界》等电影生动而形象地阐述了“洞喻”理论。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自己对“洞喻”理论的一点浅见: 1.柏拉图“洞喻”可以:(1)人类的认识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片面性和偏见。人类能够做到的是,意识到这种局限性、尽可能地减少片面性和偏见。(2)现象世界与真实世界永远有差距,现象部分地反映现实,但也会扭曲现实。人只能尽可能接近真实世界,不能够彻底完全地把握真实世界。(3)人类之间的沟通的困难有认识论的根源。实际上,人间的歧见、纷争、冲突,很大程度上与这种沟通的困难有关。无知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持一种独断论的立场不能以弹性的态度、开放的胸怀,来对待不同的思想。?2.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这也是不断走出洞穴的过程。从更高的认识水平看,此前较低的认识阶段就好比处于洞穴中的囚徒。比如,著名科学家丁肇中正在从事的探讨反物质或暗物质的工作。如果他的实验真的能够证实他所猜想的,即宇宙间有反物质和暗物质存在,并且占90%的比例,是我们以前没有发现的,是现有的手段和方法无法观测到的,那么就意味着,此前人类科学所认识的世界只在10%左右的范围内。它会让人突然意识到,此前我们是在一个多么狭小昏暗的洞穴中来认识这个世界的。3.柏拉图认为,像他那样的哲学家真正把握了事物的“理念”,也就是真实的世界。这样的人走出了洞穴。但是,从我们今天的角度看,他未免过于自信。实际上,我们可以把柏拉图所讲的那个囚徒所居的“洞”理解为多层级的,你可以从一个洞穴中走出来,获得新的见识,但你仍然在更大的洞中,这个洞是无限的,没有人能够完全走出洞穴,人类永远在洞穴中。柏拉图的哲人虽然走出了洞穴,但仍然居于古希腊的洞穴中,就是说,他不能超越古希腊人所固有的局限。古希腊人的视野、思维方式、知识积累、观察和研究的手段等,今天的人虽然能够走出古希腊人的洞穴,但仍然居于五千年文明的洞穴中,人类五千年文明所达到的境界、所具有的能力,就是他无法走出的洞穴。4.由于身处不同层次的洞穴,人产生正确认识,即人类认识的障碍有许多。对此,培根曾提出过四种假像说,今天的人应该有更深入的认识。比如色盲的人,不了解色彩缤纷的 世界。就如同洞穴中的囚徒。他陷于色彩的洞穴中。比如因利益(屁股决定脑袋)而产生偏见,就是陷于利益的洞穴中。比如有人因文化环境产生偏见,即戴着文化的有色眼镜观察别的文化,就是文化的洞穴。5.认识到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使我们能够保持一种谦卑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富于弹性的态度。我们需要时时反省自己,检讨自己思维的缺陷,避免过分自信。罗素曾说:“我不会为自己的信仰而死,因为我的信仰可能是错的。”这是或许是智者的态度。诚然,人如果是个彻底的怀疑主义者,就无法成就任何事业,因为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需要有坚定的信念,需要激情。但人没有适当的怀疑主义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