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诗歌阅读考情分析及其备考指导 -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docVIP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诗歌阅读考情分析及其备考指导 -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诗歌阅读考情分析及其备考指导 -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诗歌阅读考情分析及其备考指导 -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从2016-2016年的真题来看,中学诗歌阅读主要是考古诗,考查篇名上有单篇阅读、对比阅读,在选篇上有课内的和课外的,近两年趋向来自课外的诗歌,有名人诗歌也有不知名的诗歌。考查内容集中在表现手法、情感分析、意象、意境这几个方面。尚没有针对诗歌语言鉴赏出题,考生可以稍微留意下。出题范围基本固定,但是小的变化是诗歌阅读的分值有所增加,2016年从之前的6分增加到8分,从对试题各题板块分析来看,预测2017年分值还是会保持在6-8分之间。   诗歌阅读及考查角度有形象类、表达技巧类、主题情感类、语言风格类,下面对其分类整理如下:   (一)鉴赏形象   1.考查内容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2.提问方式   “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等。   3.答题步骤   【人物形象答题步骤】   (1)概括形象(一句话简要概括人物特征)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形象意义(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示例: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问: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第一步)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第二步)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第三步)   【景物形象答题步骤】   (1)概括形象(如果是问意象就直接呈现有哪些意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形象意义(营造了……的意境/氛围/表达了……的感情)   考题示例:   别诗   范云   孤烟起新丰,归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摘兰沅水中。   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   9.这首怨妇诗,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征夫的军旅生活?   【答案】通过孤烟、归雁、衰草、树叶、河水、明月等意象表现军旅生活。大概意思是:孤烟从新丰升起,迁飞的大雁离开了云中。金城的衰草笼罩着寒雾,玉门的树叶在风里凋落。和你离别的时候河水刚刚满盈,分别的日子里,我常常在空明的月光下思念你。      10.诗的最后四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答案】我从衡山的北面折来芳桂,又从沅水东岸摘下了兰花。可是采下的兰花芳桂时的情怀又怎样传达呢。用兰桂等香草比喻品行高洁、感情忠贞。表达主人公对感情的忠贞,对远行之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意境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看具体问题设置而定)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题示例:   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注】这首诗是杜甫流寓成都浣花草堂时所作为。   9.这首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答案】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后半篇描绘了一幅江村送别图。表达了诗人对朱山人的居住环境的喜爱和对其高洁品质的称赞。   10.这首诗后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3分)   【答案】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第一步)。“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第二步),表现了朱山人居住环境的优雅和他的好客。(第三步)   (二)鉴赏语言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语言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等。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等。   2.答题步骤   【炼字类】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品味语言类】   (1)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清新自然、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