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体育报纸发展思考.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中国体育报纸发展思考

对中国体育报纸发展思考    【摘要】2009年3月3日,《中国足球报》宣布暂时休刊。从创立之初的高调、激情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事业巅峰,再到如今的暂时休刊,《中国足球报》的大起大落给了我国体育报纸一个沉重的警示:只有转变经营模式,苦练“内功”,把握专业特点,打造品牌优势,才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体育传媒界中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词】体育报纸 发展对策      2009年3月3日,曾经最权威、象征着“官方声音”的《中国足球报》在经历15年风风雨雨,出版了872期之后,最   终由于内外交困,宣布暂时休刊。本文通过分析体育报纸的特点以及我国体育报纸出现的问题,初步探究我国体   育报纸的发展之道。      一、体育报纸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娱乐的追逐程度越来越强,体育成为人们娱乐活动的重要方式,体育比赛也渐渐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体育报纸也应运而生。   体育报纸是指以日刊或周刊的形式公开发行,为满足社会不同阶层体育爱好者的需求,适时地刊发国内外有关竞技体育赛事、大众体育新闻以及体育时事评论为主的一类专业性报纸。[1]   一般来说,作为专业报纸的体育报纸大多以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为报道对象,以娱乐轻松的写作方式为报道手法,受众面相对较窄,为小众传播。      二、我国体育报纸发展中的问题      《中国足球报》的休刊绝非偶然,早在2005年,中国体育报纸就遇到了一次“冰河时期”,曾经发行量超过100万份的老牌体育报纸《球报》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南方体育》先后停刊。中国体育报纸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1、体制僵化、生存之路坎坷   《中国足球报》是《中国体育报》旗下的一份专门报道足球运动的报纸,由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出版,中国足协参与主办。《中国足球报》不可避免地带有国营、计划的性质,这与体育报纸充分走市场化运作道路的大方向相悖。   和中国足球一样,《中国足球报》有过辉煌的过去,在其创刊号的报眼下方,时任国际足联秘书长布拉特先生“函贺本报创刊”的贺电曾吸引着众人的眼球。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其发行量一度达到40万份,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中国足球的一落再落,其发行量跌到了谷底。体制僵化,办报方针不灵活可能是主要原因。   由新华社广东分社主办的《体育参考》也倒在了自身体制不适应体育报纸发展规律的脚下。由于缺乏自主权,2007年利润超过200万元的《体育参考》却不能给自己的员工相应的待遇,一些优秀记者的工资与新华社正式员工的工资相差甚远,这些“名记”、“名编”只能“另择明主”。人才流失严重的《体育参考》一年不如一年,只能关门大吉。   2、互联网、电视直播的冲击   面对互联网“即时报道”的冲击,体育报纸显得力不从心。新浪竞技风暴、搜狐体育、网易体育等大量门户网站的体育频道办得有声有色,抓住了报纸只能靠文字和少量图片传播信息的先天不足,充分发挥图、文、视频的优势,夺下体育传媒的制高点。虽然一些忠实读者仍会坚守报纸这块阵地,但如何应对互联网信息海量、时效性极强、交互式传播的冲击,已经成为摆在体育报纸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另一方面,中央和地方体育频道的赛事直播分流了受众。现在每周都能从中央台和地方台看到近10场德甲、意甲、西甲、法甲、欧洲冠军联赛以及多场NBA比赛。看过比赛的现场直播之后,还会有多少人愿意买报纸去阅读比赛战报?   3、受众面窄,收入过分依靠发行   由于体育报纸的读者大多是体育爱好者,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狭窄的群体,再加上这些人大多数是在校的中学生和大学生,经济能力有限,购买力较低。因此,广告商出于自身盈利的考虑,很难将难以为他们带来回报的体育报纸作为投放广告的对象。例如,2009年3月11日的《体坛周报》,所有32个版上只有A14和A22版的下方各有一个CCTV-5比赛预告性质的“广告”,而宣布暂时休刊的最后一期《中国足球报》(3月3日)更是没有一则广告。   普通的一份地方都市报可能有60多个版,甚至上百版,其售价也仅仅是5毛钱左右,而体育报纸很难超过40个版,但售价却在2元左右。广告商的冷淡只能让体育报纸依靠发行来维持经营。   据了解,在体育产业化成熟的美国,体育媒体总收入的1/2以上来自于广告、赞助及品牌特许等多元化经营。而在中国,发行量居全国第二位的《足球》报,在每周出版三期,每期发行量高达40万以上,版面达32版的情况下,全年的广告收入居然不到300万元[2]。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体育报纸的读者市场日益萎缩,就连《体坛周报》这样的龙头老大都出现了发行量逐年下跌的情况,这对于本来就“靠发行过日子”的体育报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4、过于追求娱乐化导致内容低俗   体育本身的娱乐性决定了体育新闻报道要娱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