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CD和SCI跨省区科学合作网络可视化分析.docVIP

基于CSCD和SCI跨省区科学合作网络可视化分析.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CSCD和SCI跨省区科学合作网络可视化分析

基于CSCD和SCI跨省区科学合作网络可视化分析   〔摘要〕利用CSCD(1998-2005)和SCI(2000-2005)数据库得出我国31个省区科学合作论文的数据矩阵,构建出一系列跨省区、有向加权的合作网络。利用网络绘图分析软件Netdraw将其可视化,并从不同角度将省区间的科学合作状态表现出来并加以分析。结果显示 :弱势省区倾向于与强势省区合作;弱势省区之间合作极少;SCI合作网络中各省区之间的合作差异程度大于CSCD合作网络中的合作差异程度。   〔关键词〕科学合作合作网络可视化   〔分类号〕G306.3      Analysis of Interprovincial Science Collaboration Network Visualization Based on CSCD and SCI Databases   Yin Lichun1Yin Fuliang3   School of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Dalian116024   Jiang Chunlin2Wang Youqiang4   21st Centur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Dali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Dalian116024      〔Abstract〕Using the databases of CSCD and SCI, the paper gets the data matrix of science collaboration papers of 31 provinces in China, and constructs a series interprovincial collaboration networks with directed weight. The paper also makes the cooperation network visualization by using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oftware――Netdraw. The results show that developing provinces tend to cooperate with developed provinces, especially with the capital cities such as Beijing, but cooperation among developing provinces are seldom, and that cooperation differences among provinces in SCI database are more distinctive than in CSCD database.   〔Keywords〕science collaborationcollaboration networkvisualization      1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研究正日益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充分整合的趋势。科学合作是实现研究资源共享、减低科研难度和学者获得学术声誉的重要形式。科学合作的迅猛增长引起了众多学者们的注意。著名科学学和科学计量学家普赖斯(J. D. Price),于20世纪60年代通过考察1910-1960年间发表于《化学文摘》中论文的署名形式,发现合作论文由不足20%增长至80%。美国科学社会学家朱克曼(Zuckerman)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一项研究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头25年中,合作获奖者占41%;第二个25年达到65%;第三个25年则已高达79%。格兰采尔(W. Glanzel)和克罗文(H.Gzerwon)从1992年出版的SCI中随机抽取4 534篇论文进行分析,发现90%以上的论文是通过合作研究完成的[1]。不仅自然科学领域,而且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合作趋势也呈加强之势[2]。科学合作已成为科学计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可为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科学计量学对科学合作的关注已经从简单测算某一学科领域的合著率、合作度、合作强度等,开始向构建数学模型、聚类、可视化方向转移。国内学者刘杰等对我国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快报》和Chinese Physics发表的有关混沌理论方面的学术论文合作关系形成的小型科学合作网络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合作网络及其内部连通组群的聚类特性和小世界特征等[3]。梁立明等人利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