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中沉淀下来诗意与柔情性.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战火中沉淀下来诗意与柔情性

在战火中沉淀下来诗意与柔情性   廖仲恺与何香凝:哀思惟奋酬君愿,报国何时尽此心      廖仲恺1877年10月出生于一个旅美华侨家庭。何香凝1878年出生于中国香港的一个封建大家庭。他们经人介绍,于1897年10月在广州结婚。婚后,彼此敬爱,情深意笃。廖仲恺想去日本留学,寻求救国途径。但因经济拮据,一时难以成行。何香凝不顾娘家人的反对,毅然变卖了所有的陪嫁,凑足路费和学费,于1902年和廖仲恺先后东渡日本留学。   1909年,廖仲恺奉孙中山之命,从东京潜赴天津进行革命活动。临行时,何香凝感慨万端,写诗相赠:   国仇未复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   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取中华史上名!   这年何香凝31岁,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她勉励丈夫“莫惜头颅贵”,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爱国精神啊。1922年,廖仲恺被反动军阀陈炯明关押,何香凝去看望,卫兵不准他们谈话。廖仲??写了一张纸条要递给何香凝,卫兵举枪阻拦。何香凝怒发冲冠,大声斥责卫兵:“你们放枪吧!放枪吧!我是不怕的。”卫兵只好让何香凝接过廖仲恺手中的纸条。纸条上写着廖仲恺两首七言绝旬和一首古诗。前两首是写给何香凝的绝命诗,诗题是《留诀内子》:   (一)   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   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二)   生无足羡死奚悲,宇宙循环握杀机。   四十五年尘劫苦,好从解脱悟前非。   另一首是写给女儿廖梦醒和儿子廖承志的,题目是《诀醒女、承儿》:   女勿悲,儿勿啼,阿爹去矣不言归。   欲要阿爹喜,阿女阿儿惜身体;   欲要阿爹乐,阿女阿儿勤苦学。   阿爹苦乐与前同,只欠从前一躯壳。   躯壳本是臭皮囊,百岁会当委沟壑。   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   尚有一言须记取:留汝哀思事母亲。   这三首充满革命英雄浩然之气的诗篇,生动地体现了一个革命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被国民党右派分子暗杀,何香凝没有被吓倒。她将生死置之度外,继续为中国革命呼号奔走。   碾转兰床独抱衾,起来重读柏舟吟,   明明霜冷人何处,影薄灯残夜自深。   入梦相逢知不易,返魂无术恨难禁,   哀思惟奋酬君愿。报国何时尽此心。   这是一首悼亡诗。诗中充满了何香凝对丈夫廖仲恺的怀念之情。她用“哀思惟奋酬君愿”句来表达要继承廖仲恺的未竞遗志。      熊瑾玎与朱端绶:五十婆婆七十翁,老来情比少时浓      熊瑾玎生于1886年,湖南长沙人。朱端绶也是长沙人,生于1908年,比熊瑾玎小22岁。在长沙女师读书时,她就认识熊瑾玎,虽然接触不多,但彼此都有好感。后来她和熊瑾玎一起到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朝夕相处,感情愈深。由于他们之间年龄差距太大,一天,熊瑾玎试探着问朱端绶:“你将来理想中的爱人,当是怎样的人?”朱端绶回答说:“我并不羡慕‘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欣赏‘志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熊瑾玎说:“以后且看事实。”不久,经组织批准。熊瑾玎和朱端绶结为夫妻。熊瑾玎随即写诗一首赠朱端绶:   少小朱家子,超然思不群。   操劳盂慎德,俊丽卓文君。   一见情如故,相亲意更殷。   同心令缔结,共度百年春。   1933年4月8日,熊瑾玎不幸被捕,朱端绶在探望中被叛徒指认,也遭拘押。熊瑾玎得知这一消息十分不安,他担心朱端绶当时只有25岁,经受不起严重打击,便写诗以示鼓励:   我已在缧绁,君胡入网罗。   艰难应共任。患难喜同过。   躯壳原无用,精神自不磨。   愿持坚定性,战胜恶妖魔。   其实,朱端绶当时虽然很年轻,但已久经磨练,相当成熟了。在狱中,她和熊瑾玎写了许多相互关怀,相互鼓励,洋溢着壮志柔情的唱和诗篇。如说及他们年龄的两首诗:   怪哉白发伴青年,鱼水成欢出自然。   世俗不知真心爱。背人嘲笑齿龄颠。   熊瑾玎读到朱端绶的诗后,当即作和:   革命同心不计年,朱颜白发自天然。   新诗不断争共眼,苦里翻为喜欲颠。   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斗争生活,使他们成为一对忘年夫妻。   8个月后,朱端绶终于无罪获释。她立即写信给熊瑾玎,说她决不离开上海,一定要等他刑满出来一道工作为止。熊瑾玎见后十分感动,挥笔作诗倾诉衷情:   八栽琴弦虽歇奏,百年鸾凤足逍遥。   一朝之患何须记,共破难关我自豪。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经中共中央向国民党严正交涉,熊瑾玎作为“政治犯”被释放出狱。随后,他和朱端绶并肩携手,投入新的斗争洪流。在熊瑾玎70岁生日时,他俩合作了一首诗:   五十婆婆七十翁,老来情比少时浓。   诚哉并坐犹嫌远,常在欢腾拥抱中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