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文学2009-2-下渗计算过程.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壤水分入渗计算 内 容 概述 霍顿模型 GREEN-AMPT模型 郝振纯模型 1. 概述 入渗量与入渗率 入渗率与时间的关系 2. 霍顿模型 Horton’s Equation Typical Values for the Horton Model 3. Green-Ampt模型 原理: Green-Ampt模型研究的是初始干燥的土壤在薄层积水时的入渗问题。基本假定是,入渗时存在着明确的水平湿润锋面,将湿润的和未湿润的区域截然分开。也可以说含水量?的分布呈阶梯状,湿润区为饱和含水量?s,湿润峰前即为初始含水量?i,如图示。这种模型又称活塞模型。 Green-Ampt Model (1911)- CONCEPT Green-Ampt模型公式 当地表积水很小时,H?0,则有: Green-Ampt Equation For F Fs: f = i and F = Sf??/(i/Ks – 1) for i Ks For F Fs: f = fp and fp = Ks(1 + Sf ?? /F) f = infiltration rate, ft/sec i = rainfall intensity, ft/sec F =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volume, ft Fs =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volume for ponding, ft Sf = average capillary suction at wetting front, ft water ?? = initial moisture deficit for this event, ft/ft Ks =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soil,. ft/sec Green-Ampt入渗公式分析 Green-Ampt入渗公式简单,且有一定得物理基础,此公式虽然按照均质土壤导出,但应用到非均质土壤或初始含水率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时,也都能获得较好的结果 Green-Ampt入渗公式在应用上的主要困难在于如何正确的确定参数Ks和sf。 Green-Ampt入渗公式缺点之一: Ks的正确的确定。入渗时,地表至湿润锋之间含水率分布均一的假定一般不会引起较大的误差,但地表含水率?0值是较饱和含水率?s为小的某个值,因而入渗公式中(?s-?i)应该换为(?0-?i);Ks应换为K0,显然K0 Ks 。Bouwer建议K0 =0.5 Ks , K0(原式中的Ks)即为稳定入渗率fc,其值可由田间入渗实验测定。 Green-Ampt入渗公式缺点之二: sf的正确的确定。 研究表明,K0和(?0-?i)不准确所引起的误差,大于sf不准确所造成的误差 Green-Ampt模型是干土积水入渗模型,Mein和Larson提出了将其应用于降雨入渗的方法,以稳定的降雨入渗为例: i为稳定的降雨强度,只有当i大于土壤的入渗能力时,地面才形成积水,记开始积水的时间为tp。由模型可知,入渗率f是随累积入渗量F的增加而减小的。设想当累积入渗量达到某一个值F时,f=i,此时即开始积水,称此累积入渗量为Fp,可以导出开始时的Fp值: 由于只有当 RKs 时才可能发生积水,此时,入渗率可表示为: 现举例说明: 由以上两式可计算积水后不同时间的累积入渗量及入渗率,计算结果如下表: 郝振纯模型 郝振纯. 黄土地区降雨入渗模型初探. 水科学进展,1994,5(3):186-192 郝振纯模型 计算积水入渗时间t0 影响超渗产流的因素 雨强和雨量强Rainfall intensity or amount 前期条件Antecedent conditions 土壤和植被Soils and vegetation 地下水埋深Depth to water table (topography) 地质Geology 式中:KS是饱和水力传导度;?S是饱和含水量;?H是最小(凋萎)含水量;s是毛管吸力。F(mm)是累积下渗量;FA(mm)是土壤初始含水量 GREEN-AMPT 式中:t0是积水入渗时间;F0是t0时的入渗水量;F为时间t时的入渗总量。 in in-1 … ij+1 ij ij-1 … i2 i1 pn pn-1 … pj+1 pj pj-1 … p2 p1 tn tn-1 … tj+1 tj tj-1 … t2 t1 t为时间,p为累积降水,i为时段雨强 入滲公式 入滲公式为提供简单的入滲计算方式,以滿足工程上估计土壤入滲量的需要。累计入滲量F为已知時距內入滲水量的总深度。应等于入滲率f 在該時距內的积分,即 因此入滲率即為累计入滲量的微分 大多数的入滲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