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大二轮专题复习之诗歌赏析(太实用了)
北大附中二轮专题复习之诗歌赏析专项训练第一课时 复 习 目 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归纳答题技巧 4、实战演练—诗歌主题的把握 《课程标准》诗词鉴赏考点要求 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和诗歌意境 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 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用户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2011年成都市中考相关考试说明 古代诗文阅读 鉴赏评价: 1、初步鉴赏诗歌的情感、语言和基本表达技巧 2、能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09年成都市中考古诗词赏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分 ) 答: 2.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2 分 ) 10年成都市中考古诗词赏析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答: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答: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 11年成都市中考古诗词赏析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答: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想 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或者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中考考点梳理及常见题型 常见考点: 1、重在诗词曲的思想内容、情感倾向的理解; 2、诗词曲的名句赏析、字词品味; 3、诗词曲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常见题型: 2道小题,题型以填空题、简答题居多; 题材大多选用课外的绝句,涉及各种主题。 复习进程: 1、品味情感 2、品词炼字 3、语言特色 4、表达技巧 一、品味情感 常考题型: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以下题为例总结方法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2分)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要求 1、每个小组找到1-2个方法 2、归纳的方法要有例子验证。(即用你归纳的方法来分析某首诗的思想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曲 中秋月 苏轼 ?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离别七年以来,兄弟首次相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