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源论.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oc)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源论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源论 2011年第1期 (第lO卷) 华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 (SOCIALSCIENCEEDITION) No.120l1 (Vo1.10)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源论 胡建次 (南昌大学中文系,江西南昌330031) 摘要: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源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词为”诗余”之论,二是词为”倚声” 之论,三是词为”诗余”与”倚声”相结合之论.在第一个维面,其主要包括三条线索:一是从总体上阐说 词源于诗体,二是分论词源于风骚之体,三是分论词源于唐人近体诗;在第二个维面,其主要包括两条线 索:一是侧重从音调渊承上论说词源于乐府之体,二是侧重从体制渊承上论说词源于乐府之体.上述几 个维面,共构出了我国古典词源论的主体空间. 关键词:清代词学;词源论;”诗余”论;”倚声”论;”两结合”论 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202(2011l01—0134—06 词源论是我国古典词学的传统论题.这一论题主要考察词的起源包括其孕育,产生与演变,发展等.在我国 古典词论史上,有关词的孕育,产生与演变,发展的论说不少,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词源论线索.不同视点与观点在 其中相互比照,共构融通,为后人不断深入地认识词的渊源承传与演变发展提供了丰富细致的基础. (一)从总体上阐说词源于诗体 我国古典词源论,从其起始之初便是在词体与诗体的互动关系中加以观照的.因此,从诗体对词体衍化与派 生的视点考察词的渊源承传与演变发展,便成为古典词源论的第一个维面.清代,从总体上阐说到词源于诗体的 词论家,主要有张载华,吴宁,焦循,沈祥龙,蒋兆兰,张德瀛,陈锐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词源于诗体之论. 清代前中期的张载华《词综偶评序》云:”夫词者,诗之余,固殊体而同源泉也.唐宋以来,诗词兼擅者,代不乏 人.诗既有评,词独无评乎哉?公诸同好,后之作艺文志者,或以是编为词苑之嚆矢云.”““张载华持诗词同源 异体之论.他主张词为”诗余”之体,认为唐宋以来,诗词创作常常相融互渗,难分畛域,词便是在立足于诗体的基 础上衍生与创变而来的.也正因此,诗词相近,它们在批评形式上亦无异致.吴宁《榕园词韵?发凡》云:”词肇于 唐,盛于宋,溯其体制,则梁武帝《江南弄》,沈隐侯《六忆》已开其渐.诗变为词,目为诗余,乌得议其非通论?屈子 《离骚》名词,汉武帝《秋风》,陶靖节《归去来》亦名词,以词命名,从来久矣.由今言之,金元以还南北曲皆以词名, 或系南北,或竟称词.词,所同也;诗余,所独也.顾世称诗余者寡,欲名不相混,要以诗余为安”.卷首吴宁针对 词的称名问题展开了辨说,主张以”诗余”之名为词体正名.他认为,自先秦楚骚及汉魏乐府以来,不少作品都以 “辞”(词)命名,但它们与宋人所作之词在艺术质性上是有所不同的.吴宁提出,还是以”诗余”之名框定唐宋时期 所盛行的词之体制为佳,因为这样有助于别分唐宋词与先秦至齐梁辞(词)的不同.吴宁之论,体现出对词体艺术 质性的独特认识,是富于启发性的. 晚清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说:”词者诗之余,当发乎情,止乎礼义,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离骚 之旨,即词旨也.”…邮沈祥龙亦明确界定词源于诗,为”诗余”之体.他强调词体艺术表现要合乎中和原则,其创 作旨向要切乎风骚之意.蒋兆兰《词说》云:”诗余一名,以《草堂诗余》为最着,而误人为最深.所以然者,诗家既 已成名,而于是残鳞剩爪余之于词,浮烟涨墨余之于词,诙嘲亵诨余之于词,忿戾谩骂余之于词,即无聊酬应,排闷 解酲莫不余之于词.亦既以词为秽墟,寄其余兴,宜其去风雅日远,愈久而弥左也,此有明一代词学之蔽.成此者, 收稿日期:2010—11—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CWZ001) 作者简介:胡建次(1968一),男,江西丰城人,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论. 第1期胡建次: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源论135 升庵,风洲诸公,而致此者,实诗余二字有以误之也.今宜亟正其名日词,万不可以诗余二字自文浅陋,希图卸 责.”“.蒋兆兰对以”诗余”称名词体之论持以不满.他批评《草堂诗余》以”诗余”命名,误人不少,害人不浅, 认为历代不少词人在创作取向上一味扩大与浅化词作表现的范围与对象,毫无拘限与节制地展衍了词作表现的内 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使词学走偏的重要原因.为此,他主张要为词体正名,要使词作艺术表现趋近风雅之道.蒋 兆兰之论,从表面上看是反对对”诗余”之义的盲目泛化理解,但其实质上是要框定词体之性,体现出对词导源于诗 体的认同.其批评追求体现为主张在趋近风雅之道中昌明词学,从而发扬光大传统诗歌创作的优长. (二)分论词源于风骚之体 主张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