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代 词
代 词 参考文献: 1.马建忠 《马氏文通》 商务印书馆 1983. 2.朱德熙 《语法答问》 商务印书馆 1985. 3.朱德熙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1982. 4.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收于《王力文集》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 5.李佐丰 《古代汉语语法学》商务印书馆 2004. 目 录 代 词 代词是具有替代、指示作用的词。代词是一个比较特殊词类,它既具有实词的特点,又具有虚词的特点。古代汉语的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等。 一·人称代词 (一)第一人称代词 表自我称呼,常见的有“吾”、“我”、“余”、“予”,表示“我”、“我们”、“我的”的意思,经常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 今吾欲变法以治。《商君书 ·更法 》 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左传·僖公五年》 而矢贯余手及肘。《左传·成公二年》 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上古用“卬”、“台”、朕等字作第一人称代词。 朕 : 朕皇考曰伯庸。《离骚》 朕心朕德惟乃知。《尚书·康诰》 (朕,周公旦自 称) 卬 :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经·邶风》 台: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之。《尚书·汤誓》 (二)第二人称代词 表对称,常见的有“汝”、“尔”、“若”、“而”、“乃”,表示“你”、“你们”、“你的”、“你们的”的意思。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传·成公十三年》 注意: 女(汝),尔。古代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不礼貌的用法。 游雅常众辱奇,或尔汝之。《魏书·陈奇传》 见公卿,不为礼,无贵贱,皆汝之。《隋书·杨伯丑传》 (三)第三人称代词 表他称,常见的有“之”、“其”、“彼”“厥”等,表示“他”“他们”“他的”“他们的”的意思。 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庄子·逍遥游》 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孟子·滕文公上》 天方艰难,曰丧厥国。《诗经·大雅·抑》 注意: 1·古代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如用第三人称,一般重复名词,或省略。 2·“彼”用于第三人称代词,仍带有指示性。 3·“其”“之”,虽可以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但作用不完整,“其”只作定语,“之”只作宾语,两者可以互补。 左右以君贱之也。《战国策·齐策四》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国语·勾践灭吴》 第三人称代词的活用 1·“其”的活用: (1)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 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我) (2)活用为第二人称代词 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墨子·尚同上》(你们) 甚矣,其惑也。《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你的) (3)活用为己称代词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大同》 2·“之”在人称上的活用 (1)“之”用为第一人称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左传·宣公二年》 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2)“之”,用为第二人称你代词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左传·宣公二年》(你) (3)“之”用为己称代词。如: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荀子·天论》(自己) 关于人称代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他”不作第三人称代词,而是旁指代词,当“别的”讲。“他”作为人才代词使用是中古以后才产生的用法。 (2)古汉语中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同一个词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后,可加“侪、属、曹、辈等”表示复数。 然大国之忧也,吾侪何知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矣。《史记·项羽本纪》 贼虽登城,汝曹勿怖,吾将使贼自缚。《资治通鉴·唐纪》卷一百六十八 二、指示代词 (一)近指代词 常见“是”“此”“斯”“兹”“之”“然”“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这个”“这里”“这些”,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山海经·精卫填海》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柳宗元《钴鉧谭西小丘记》 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 (二) 远指代词: 常见的有“彼”、“其”、“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经常用作定语。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魏风》 今欲举大事,非其人不可。《史记·项羽本纪》 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呼?马中锡《中山狼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