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七篇章 中国的系统思想和农耕饮食文化.ppt
中国人饮食向来阴阳分明,讲究平衡,并把这种平衡协调看作是一个过程,体现在一餐、一日、一节、一季之中。随着日月运动变化,自然界白日(阳) 黑夜(阴) ,春夏(阳) 秋冬(阴) 发生变化,人亦应以不同的饮食协调四时变化而引起的脏腑阴阳失衡的变化。在《春秋繁露》第十七卷中,董仲舒曰:“饮食嗅味,每到一时,亦有所胜有所不胜之理,不可不察也。四时不同气,气各有所宜,其物代美,视美而养之,同时美者杂之,是其所宜也”, “凡择味之大体,各因其时之所美而违天时不远矣”。“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时令鲜蔬、应时馔肴”皆此之验。就烹调来看,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和五味以调口的总原则:《礼记·内则》载“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春季“在味为酸”、夏季“在味为苦”、秋季“在味为辛”、冬季“在味为咸”,四时不同之所食其味的多少也应有所变化,以符合五脏之气的需求。 春天万物萌发,细菌活跃,乍暖乍寒,青黄不接,胃口容易阻滞,吃些凉拌菜,放些酸醋,既杀菌,又醒胃;夏天食肉多了易生酸性反应,且天热易燥,多吃些碱性蔬菜苦瓜、芥菜汤,口清气爽,胃肠舒适;秋天凉风熠熠,吃些含热量略高带刺激性的辛甘食物涮羊肉等,可补秋膘;冬天寒冷,吃些热量高的肉类食物、咸味,健体御寒。为防四时过食五味破坏五脏的平衡,《黄帝内经》提出:春天要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天要省苦增辛以养肺气,长夏(六月) 要省甘增咸以养肾气,秋天要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天要省咸增苦以养心气。五味调和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精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烹饪形成了以五味调和为核心的系统理论,及独特的调和结构和意义。五味调和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肴馔都调和成一个味,恰恰是异彩纷呈。元代朱丹溪《茹淡论》说:“味有出于天赋者,有成于人为者。天之所赋者,谷蔬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之补阴之功,此《内经》所谓味也。人之所为者,皆烹饪调和的偏厚之味”。人们食用出于天赋之味而逐渐形成了本味论。这种食用“自然冲和之味”的行为是从各种各样的谷蔬菜果中,选择那些能适合五脏阴阳平衡协调功能的味,通过烹饪是为了便于享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说:“五味入胃,喜归本脏,有余之病,宜本味通之”。 最初,神农尝百草以味择食;后来,人们面对众多食物以适口称意,反映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清代钱泳《履园丛话》说:“饮食一道,如方言各处不同,只要对口味??但期适口,即是佳肴”。辨味择食,是为了无害于人体获食充饥;适口称意,是在满足五脏功能协调的同时怡情逸志。于是,中国饮食文化就从物质文明升华到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高度。以“五味调合”出的复合味,有咸鲜味、怪味、蒜泥味、五香味等等,总之就像画家用三原色、音乐家用七音符依照和谐原则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图画、音乐一样,烹饪者运用五味调和的原则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美味来。五味调和和美味是同一序列的范畴,只不过前者是从烹饪过程、手段描述,后者是从烹饪目的的一个结果来肯定。 四、五味调和是中国烹饪的核心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和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和既是烹(加热手段) 饪(炙熟过程) 的统一,也是菜肴色、香、味、形、器的整体性协调。五味调和不仅在烹饪系统内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家国、社交、礼仪、婚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通过五味调和改善上下、左右人际关系、交流感情、和睦融合,己成为大众习俗。除夕、春节、端午、中秋,人们总要设宴招待;礼尚往来,人们总少不了请宴吃饭;结婚典礼,人们总需聚餐宴饮。古人曰:“饮食可以合欢也”,合欢的内涵就是和。在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中,和是一个显著的区别。在西餐中,炸鸡就是炸鸡,烤牛排就是烤牛排,顶多在碟旁放两小块烧过的蔬菜,不象中餐组配调和在一起烧。即使是放在一起的汉堡包,也是面包、鸡肉、生菜汁、黄油叠合在一起,各是各的味,营养一清二楚,可惜带有明显的形而上学的痕迹。中餐讲究调和鼎鼐,原料可一样多样,调料可一种多种,步骤可一步多步,总之要调配、调和。 《吕氏春秋》载:“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西餐分食制充分体现了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相对于中餐共享、礼让洋溢的温、良、恭、俭、让,融融氛围,和合美满,带有明显个人主义色彩。在中餐的饮食过程中,也强调和。中餐饮酒讲究啜,不提倡豪饮至大腹;中餐进食讲究中和,讲究饮食之法,古人《墨子》曰:“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不极五味之调,芳香之和”,反对嗜欲无度。孔子不仅重视为政,也重视为食,政与食二字分别在《论语》中出现了41次,这不仅说明了孔子重视饮食,也说明了人的饮食习惯与观念影响了孔子的哲学观念,超出了生理保健的层次,成为中华民族深厚广泛的文化内涵的一部分。总之,五味调和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中,占有着不容忽视的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透明型香烟包装膜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花岗岩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docx
- 齐岳山隧道F断层注浆截水帷幕施工技术.docx VIP
- 《光伏电站运行与维护》试题及答案二.docx VIP
- 三机的配套情况.ppt VIP
- 暑假衔接知识点专题13习作(讲义+试题)三升四年级语文(含答案)部编版.pdf VIP
- _第11课互联网服务应用广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七年级全一册.pptx VIP
- 齐岳山隧道F11断层注浆截水帷幕施工技术.doc VIP
-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填空题完美版.pdf VIP
- 合同管理审计 - 审计.docx VIP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