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蒙国考上海-
蒙 国 考 ——论庄周故里在蒙城 王 克 峰 安徽省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老庄哲学与涡水文化》课题组 序 言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中华民族出了孔、孟、老、庄,是中国文化的骄傲。庄子,是特立独行的伟人,司马迁说他是“蒙人”,可是具体的出生地,却困扰着汉以后历代史学界。现在,鲁、豫、皖三省争庄子故里,是件好事,把历史上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弄清楚,是十分必要的。 有关庄子的史料太少了,又由于历代史籍不断散佚,这就给研究庄子故里带来了困难。我做这项工作,主要是梳理有关庄子的一些史料,澄清一些历史问题。至于个人的论断,不过是一家之言,不能算最后的结论。有关史料是在读书中逐渐发现的,有所得就写一篇,共七篇:《古蒙地浅探》、《再探庄周故里蒙》、《楚之蒙县考》、《檀城侨置蒙县质疑》、《庄周故里杂谈》、《从苏轼词看庄周故里》、《首建庄子祠的王竟》。各自成篇,不成系统。因论述的角度不同,有重复使用史料的情况,若作为一本书来写,当然要省掉一些语言。这些文章已在《安徽地方志》和《亳州师专学报》刊载完,今收拢在一起,略加修订,取名《蒙国考》。 初探蒙国 (一) 庄子籍贯“蒙”在哪里? 持蒙在商丘说者,皆据刘向《别录》,言庄子乃宋人。庄子时代,宋尚未亡,司马迁何不言:“庄子者,宋之蒙人也”?持蒙即安徽蒙城说者,力证庄子乃楚人,司马迁何不言:“庄子者,楚之蒙人也”?庄子与老子合传,司马迁记老子籍贯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连乡村都记清楚了。而记庄子籍贯,只言“蒙”,不言国,不言县。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一百几十人立传,其中秦以前的人物,籍贯都记得很明确,或某国人,或某国某县人。若只记是某城邑人,这个城邑,一定是当时各国中非常有名的,人们一看,就知道这个城邑属哪国。而对庄子的籍贯,只记了一个“蒙”字。为什么?笔者认为“蒙”在汉代必是人们熟知的地名或区域名,属司马迁正常行文。只是有关“蒙”的史料散佚太早,后人对“蒙”已不甚了然,所以才对庄子出生的蒙地产生了歧义,聚讼至今,而且自清《曹州志》记了庄子的情况,现代又有了庄子籍贯东明说。然,司马迁记载庄子是“蒙人”,两千多年来,没有任何人对司马迁的这个记载提出质疑,故笔者认为,争论庄子是宋人或楚人或齐人的关键,是找到庄子出生的蒙地,不在乎哪个地方有多少庄子的“遗迹”。 (二) 近年,在安徽蒙城北40里的檀城集,发现了三块刻有“北冡山”、“冡山”的石碑。一为道光庚戌年立的,碑文有句云:“尝考檀城北冡山乃盘庚迁殷之所也。”二为同治癸酉年立的,碑文有四句云:“冡山苍苍,淝水泱泱,神之威灵,山高水长。”三为民国二十九年立的,记三清堂建于“冡山之麓”。这三块碑,当是全国独有的“冡”字碑。 冡(meng,莫红切),甲骨文作“”或“”。自“蒙”造出行世后,“冡”就逐渐废了,幸亏被东汉许慎收在《说文解字》里,后《康熙字典》才以蒙的别体,收在蒙字条内。清段玉裁在蒙字条下注曰:“凡蒙覆童冡之字,今字皆作蒙,依古当作冡,蒙行而冡废矣。”既然冡字已经废了,为什么历代檀城人记载本地山名,还一直用着它?我认为有两个基本原因: (1)中国的传统,地名用字,一般是很固定的。 (2)檀城这个地方,必与“冡”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竹书纪年》云:“盘庚旬自奄迁于北冡曰殷墟。”北冡在哪里?宋罗泌《路史》云:“北冡,蒙字尔,即景亳,汤都,今亳之蒙城,汉之山桑,天宝元年改。”宋时蒙城属亳州,汉时称山桑县,治所在今檀城集。今北冡故城遗址尚存,垣基和护城河仍较完整。因为汉之山桑县就建在北冡旧址上,所以,现在檀城古城内外地下,有丰富的商、周文化遗存①。 “北冡,蒙字尔”,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北冡”就是蒙字,也就是说,这个称北冡的地方,就是古称蒙的地方。罗泌认为北冡是古蒙地。罗泌辨“北冡”为“蒙”,有见地。我也疑晋人整理《竹书纪年》时,误将“蒙”认作“北冡”。虽“蒙行而冡废”,但汉晋时,可能还“蒙冡”混用,《康熙字典》不单立“冡”条,《说文解字》却“蒙”“冡”分注,就是证明。但是,“北冡”作为地名,既散见于晋以后不少史籍,似宜仍之。 《竹书纪年》成书于战国中期,是魏国史官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秦汉不传,晋人得自魏襄王墓中。该书记述了夏、商、周(周止于赧王16年、魏襄王20年,即公元前299年)三代的重要史事。此书已记有“北冡”,说明檀城这块地方,起码在战国之前就称北冡了,北冡属冡地,当无疑义。冡地人沿用冡字,不是在情理之中吗?罗泌是把“蒙”作为国名记载的,他认为“蒙”是上古的一个古方国。明万历《蒙城县志》就记载:“蒙为国,且数千年,旧故无志,于《寿阳志》中见之。”可惜《寿阳志》今已失传。这部《蒙城县志》已是地方志最早记载蒙为国的唯一史料了。 但是,古今一些学者,对北冡地理位置还有异说,有说北冡在今河南安阳,有说在今河南商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