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2014跨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docVIP

第二届2014跨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届2014跨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二屆(2014)跨文化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徵稿啟事 會議主題:對話與互文:理論與實踐(Dialogue and Intertext: Theory and Practice) 早在20世紀初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就指出語言是一個差異系統,爾後巴赫汀(Mikhail MikhailovichBakhtin)與克莉絲提娃(Julia Kristeva)也先後提醒我們:文字其實必然多音,文本也必含帶互文。換句話說,一個字、一句話、一部作品、一個溝通事件中都會因為它的內部多義性和前言後語而產生文本內與溝通中意義的反射與折射、互動與延伸。這種對話與互文的概念在21世紀全球流動的時代有何延伸與改變、體現與例外?在跨國資本主義和運輸電傳科技助長之下,全球化加速了人口、商品、資訊、病毒以及慾望等多種流動,傳統的社會結構因此鬆動,我們對時間、空間、距離等看法也因此改變(David Harvey 1989;Anthony Giddens 1991;John Tomlinson 1999)。在這個全球性跨國與跨文化的流動脈絡下,我們如何溝通,如何分析文本,如何檢視其內部與外部的差異? 本會議擬邀請學者及業界專家從跨文化的觀點,討論對話或互文在下列研究領域中的理論、實踐與意涵: 語言研究 外語與華語教學 翻譯研究 文化研究 文學、藝術 政經、外交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外語學院 承辦單位: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 舉辦日期:2014年5月3-4日(星期六-日) 會議地點:輔仁大學百鍊廳 特邀來賓:(邀請中) 預期成效: 建立跨文化研究的國際交流平台。 建構對話與互文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涵意。 增加各研究領域之間的對話與互動。 提昇「輔仁大學外語學院」教師研究成果的能見度。 出版論文專集,以豐富台灣跨文化研究之論述。 活動時程: 2013年6月下旬 公告徵稿啟事 2013年8月26日(一) 論文摘要截止日 2013年9月10日(二) 論文摘要審查完成 2013年9月13日(五) 通知審查結果 2013年9月30日(一) 公布議程 2014年4月7日(一) 論文全文收件截止 2014年5月3-4日(六-日) 舉辦研討會 投稿須知: 投稿語言為中文或英文均可。論文摘要請於2013年8月26日之前,將約400-500字之中文及英文摘要提交至籌委會(E-mail:G28@mail.fju.edu.tw,主旨請註明:投稿第二屆跨文化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也請填妥所附之「論文投稿報名表」一併寄出。經籌委會送交外審後,於2013年9月13日前通知摘要審查結果。2014年4月7日前請提交論文全文。 聯絡人:楊淑卿 聯絡電話:886-2傳真:886-2Call for Papers 201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ross-Cultural Studies Dialogue and Intertext: Theory and Practice As early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de Saussure pointed out that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difference. Mikhail Bakhtin and Julia Kristeva, in turn, remind us that words are necessarily polyphonic, and text, intertextual. In other words, a word, a text and a communication event can create verbal reflections and refraction, or interactions and extensions of meanings, within and beyond themselves. How do we find these concepts of dialogue and intertextuality embodied, changed, extended and made an exception of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of global flows? Amidst the accelerated global flows of people, commodities, information, virus and desire, traditional society structure has been disembedded, while ou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