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9-先秦儒家殡葬伦理的 诠释与现代意义.pdfVIP

919-先秦儒家殡葬伦理的 诠释与现代意义.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19-先秦儒家殡葬伦理的 诠释与现代意义

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 .173 生活科學學報 ,14,173~198,2010 先秦儒家殯葬倫理的 詮釋與現代意義 李日斌 摘 要 先秦儒家繼承周文明的孝道觀與倫理思想,將事生禮儀延續為死後的事死禮 儀,透過嚴謹的喪禮程序與儀式,在孝德倫理的根基上,架構整體殯葬倫理的家庭 及社會的殯葬禮儀規範 ,闡揚家庭倫理的「孝文化」與社會倫理的 「禮文化」,重 視人文道德的精神思想及尊重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形成儒式以「孝」、「禮」為核心 的殯葬禮儀文化。 現代文明的科學思維 ,傳統的倫理道德被認為是封建制度下的舊思維 ,殯葬倫 理失去原有維繫人心道德與社會和諧的紐帶 ,傳統殯葬禮儀文化在面對現代化社會 環境的際遇 ,產生分裂的現象。現代化儒式殯葬倫理的設計與應用 ,應是擷取先秦 儒家殯葬倫理的結構與內涵 ,並承續儒式殯葬禮儀所具有道德、秩序的社會教化功 能 ,及在現今社會的殯葬活動中 所須具備的地位及價值, ,由傳統倫理思想到現代 行為的轉化 ,作一系統性 、相應性的研究論述 。 關鍵詞 :先秦、儒家 、孝、禮、殯葬倫理 中 華生死學會秘書長 .174 生活科學學報14期 壹 、研究動機 現今殯葬儀節雖帶有著各式的宗教色彩與相關儀式,其禮儀卻以先秦儒家的倫理思 想為軸心展開,究竟儒家對於殯葬禮儀為何得以影響如此深遠,主要在於其倫理思維起 於個人修持 ,緊密聯繫著家庭、社會、國家 ,結合成為綿密的網絡 。近一、二十年來 , 由於時代的變遷,政府與民間共同致力於傳統殯葬習俗的改善 ,由原本耗時、繁瑣、舖 張及濫葬的情形改變為簡單、節約、重視環保的符合現代化之環境需求 ;然在演變過程 中,亦衍生出現代禮儀過於簡化等相關問題,失去喪禮所具有倫理教養及慎終追遠的意 涵 。 殯葬禮儀的行為屬經驗之價值判斷,先秦儒家所規範的殯葬禮儀傳承,期間融合不 同的民族習俗及宗教色彩,演繹出繁瑣的殯葬禮儀,以隆重而冗長的喪葬儀式哀悼親人 的逝別;但若以現今殯葬行為之經驗逕直判定其價值,不深究其殯葬禮儀行為之倫理思 想的理論根源 ,或欠缺其客觀性 。 傳統的生命禮儀文化中 ,殯葬禮儀可謂是最精密、最重要的瑰寶;現代人在快速且 緊張的生活中,對其繁瑣費時的禮儀過程且不明瞭意涵而聽由人擺佈的儀式動作 ,對禮 1 儀型式產生無奈感 。「子曰 :視其所以 ,觀其所由 ,察其所安。」對於先秦儒家殯葬 倫理思想脈絡的探究 ,不僅為現代化儒式殯葬禮儀,尋求一個合理的出路 ,亦符合時空 轉換下的社會需求,兼具理論與行為上的完美結合,展示現代化殯葬禮儀的文化意義與 價值 。 本研究將個人道德視為責任或義務的核心概念,以規範倫理學的立場來看,主要由 2 個體道德與社會倫理兩個基本面所構成 。先秦儒家殯葬倫理的研究領域可分為三個主 要的層面組合,一是基本的個體道德層面,另一個是家庭倫理層面,第三是社會倫理層 面,家庭及社會皆由個體組合的方式存在,在殯葬倫理的道德關聯上 ,從個體道德為起 1 論語《 •為政》,《十三經注疏》,台北( :藝文印書館 ,2007) ,頁 17 。 2 高兆明 ,《倫理學理論與方法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頁 143 。 .175 先秦儒家殯葬倫理的詮釋與現代意義 點 ,尋求在家庭與社會的合理性及存在價值 。 貳 、研究目的 殯葬禮儀源自於先民的生活經驗,經過聖賢哲人的智慧而逐漸積累,成為最寶貴的 文化遺產。攸關生死教育及道德教育的殯葬禮儀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