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储蓄率变动的效应 (1)储蓄率变动的长期效应 因此,人力资本积累模型中储蓄率上升的水平效应要比索洛模型中储蓄率上升的水平效应大得多。 (2)储蓄率变动的短期效应 假设储蓄率(sK,sH)从(sK1,sH1)上升到(sK2,sH2) 情形1 物质资本储蓄率上升,人力资本储蓄率不变:sK1?sK2,sH1=sH2 图3-5-4 物质资本储蓄率上升的短期效应 情形2 物质资本储蓄率不变,人力资本储蓄率上升:sK1=sK2,sH1?sH2 图3-5-5 人力资本储蓄率上升的短期效应 情形3 物质资本储蓄率和人力资本储蓄率同时上升:sK1?sK2,sH1?sH2 图3-5-6 储蓄率上升的短期效应 4.特征归纳与启示 人力资本模型反映出了经济增长中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及其资本收入的关系。增强了对国家间国民收入巨大差别的解释力,人力资本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启示:(1)单位有效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既有来自实物资本增长的因素,也有来自人力资本增长的因素,二者不可偏废。(2)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与人力资本的收入份额直接相关。如何承认并保持人力资本的合理价值,需要进一步落实。(3)人力资本价值的提高,需要我们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支持力度。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舒尔茨. 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罗伯特·J·巴罗.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7. 加里·S·贝克尔. 人力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朱 勇. 新增长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王金营.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郭志仪,曹建云.人力资本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岭估计法在多重共线性数据模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7(4). 吉彩红,佟仁城,张媛媛.基于ECM方法的人力资本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36(4). 夏万军,纪宏.我国区域人力资本分布与经济增长_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统计教育,2007(5). 参考文献: 赖明勇,张新,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的源泉: 人力资本、研究开发与技术外溢[J].中国社会科学,2005(2). 胡永远.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一个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3(1). 刘华,李刚,朱翊敏.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4). 史仕新,刘鸿渊.人力资本生、态资本及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型[J].经济科学,2004(5). 陈全国,万君康,梅小安.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人力资本发展的借鉴[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3). 李变花:新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经济体制改革,2004(2). 谭崇台,别朝霞:从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评新增长理论的必威体育精装版进展,经济学动态,2004(6). 参考文献: 张建华,刘仁军.保罗·罗默对新增长理论的贡献[J].经济学动态,2004(2). Robert E.Lucas.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Vol.22. Paul M.Romer.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 Vol.94. Paul M.Romer.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 Vol.98. 欧阳强:新增长理论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含义,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季燕霞:新增长理论的贡献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当代经济研究,2002(10). 姜 鸿:对新增长理论的改进与发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4) 庄子银:新增长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山东社会科学,2002/02 王维国,杜修立:新经济增长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与经济增长的收敛性——中国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04 吉 萍:新经济增长理论述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毕秀水:现代经济增长的演化论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TS48用户手册施耐德软启动器说明书.pdf VIP
- 风力发电工程项目规范.pdf VIP
- 如何将MDL文件导入至3DMAX_教程.pdf VIP
- 关于民用建筑二次供水生活给水水箱设计需要注意几个问题.doc VIP
- 船员培训消防安全知识课件.pptx VIP
- 年度下学期小学语文小升初考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pdf VIP
-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方案与技术要求说明书.docx VIP
- 风电分公司工程合同分包管理规定.doc VIP
- 《装配式装修标准化模块化设计 》课件——模块十:装配式装修收纳家具体系设计.ppt VIP
- 《装配式装修标准化模块化设计 》课件——模块九:装配式装修智能家居体系设计.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