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寡头串谋(2):粮食禁运的案例 国际粮食市场特点之一是出口由美、澳、加、欧共体,阿根廷等国家占绝大部分,美国常占到一半左右,具有寡头垄断特点。20世纪70年代未期到80年代,苏联、日本、中国是最大粮食进口国。由于美国在出口国中居于龙头老大地位,并且主要出口国大都是美国盟国,因而美国长期有一种“粮食武器”理论、相信如果主要出口国在美国领导下联合起来对某国的粮食商业进口实施禁运(Embargo),能够达到特定政治或外交目的。这种禁运虽然与一般市场条件下的寡头目标存在差别,但它同样是通过寡头之间协调串谋来影响交易数量和价格,因而与卡特尔勾结具有可比性。 1980年底,卡特政府决定通过对商业性粮食出口进行禁运来打击它的争霸对手苏联。起因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认为这是对它策略利益的挑战,但又不宜军事介入,于是利用粮食禁运武器。 当美国政府1980年1月4日公布禁运政策时,苏联已向美国定购了2500万吨粮食,占苏联1980年计划进口总量70%。1980年1月20日,主要出口国加、澳、欧盟同意参与;禁运开始在美国获得了国内广泛支持,禁运似乎很有希望成功。美国意图是对苏联饲料供给和肉类消费造成破坏性影响,从而对苏联造成国内政治压力。然而,结果事与愿违,1980年苏联进口粮食3120万吨,与计划进口量仅差10%。禁运仅使饲料供给下降2%,肉类消费影响微乎其微。1980年是大选年,里根以此攻击卡特政策无能,并在入主白宫几个月内解除禁运,以失败告终。 ——卢锋“我国粮食贸易政策调整与粮食禁运风险评价”《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寡头串谋(3):粮食禁运为何失败? 为什么开初看好的禁运失败呢? 第一,出口国达成共识别困难:寡头市场使勾结有可能实现。但粮食市场买方市场特点,寡头竞争关系,又使共谋有困难,开始的一道裂缝是阿根廷拒绝参加。阿根廷禁运期间对苏联出口大增,并且因为价格短期上升而获超额利润。 第二、难以控制粮食转运:政府虽可能要求本国粮商出口粮食申报时把禁运目标国排除在外,但无法保证粮食到达目的地后监督防范被转运到禁运国。一般大型粮船到达荷兰鹿特丹后,通常分小批量向东运输,禁运发起国难以追踪。可能转运途径一是通过东欧盟国。禁运进口一个月内,东欧进口饲料计划增加了几百万吨。二是私商,它们在国外有子公司,可能私下违规销售粮食。 第三、禁运国犯规行为:加、澳、欧盟并未承诺禁止出口而仅仅是限制在“正常水平”。但“正常水平”很难界定:结果实际出口比前几年平均数高出几倍。美国行为亦不是清白无辜。其间大大增加了对中国的出口(600-800万吨,建交后“外交蜜月期”和中国国内农业调整)。这被加、澳看作是趁机蚕食其传统市场(60年代历史)。意味深长的是,美国在禁运时期出口量反而上升了。 第四、其它国家乘机进入:进口价格上升,泰国、西班牙、匈牙利、瑞典这些以前不向苏联出口国,现在大量出口,出口了几百万吨。 第五、国内政治因素:开始时国内有共识,农业集团亦不得不勉强同意。但后来形势发展证明政策效果不好,农业集团就发难,提出这个政策牺牲了它们收益,要求外偿。反对派借口攻击,结果禁运成为卡特政府无能的一个把柄。里根上台首先就就要拿它开刀。 对美国人,这是一次失败教训。美国学者总结:“使用粮食武器更可能危害而不是实现美国的利益。粮食武器是已被试过而无成效的武器。”这个案例说明了卡特尔勾结的可能性,同时也显示了其成功的困难。 卢锋“我国粮食贸易政策调整与粮食禁运风险评价”《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徐建博 * 寡头串谋(4):串谋的不稳定性 从粮食禁运案例中,我们看到卡特尔形式的勾结要起作用,必须至少满足两方面经济条件。这对分析其它卡特尔行为同样适用。 第一,对于卡特尔产品的需求必须缺乏弹性。如果很容易获得大量替代品,卡特尔提高价格可能因购买者转向替代品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二,卡特尔的成员必须遵守规则。然而个别厂商不守规则可能得到巨大利益,利益驱动使得寡头遵守规则很困难。 *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徐建博 * 寡头串谋(5):不稳定性的经济原因 右图一方面说明寡头串谋带来巨大利润,因而它们有串谋动机。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个别寡头又有互相欺骗(cheating)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虽然从整体上看,QC以上部分增加产量导致的MR增加小于MC因而会有损失,但个体寡头由此得到的MR接近价格,远远高于MC,因而有利可图。经验观察表明,这一欺骗冲动常常导致串谋的破产。 这具有“囚犯的困境”性质:个体为了追求自身最大利益而选择的行为可能导致对一个集体利益而言不利的结局。 OPEC由于石油弹性较低,加上接近“重复游戏”条件,所以存在阶段性成功的可能。而其它弹性较高的一次性游戏性质的串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