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西周(下)
第三节 西周社会矛盾和西周的灭亡 西周十二王:武、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厉、宣、幽王。除周孝王外,均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王位。昭王时期出现衰落迹象,厉王时期完全衰落。 一、西周阶级结构 1、奴隶主贵族 贵族等级森严: 第一等是以周天子为首的周王室,为天下共主; 第二等是以公室为首的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有封国; 第三等是卿大夫,有“采邑”、“禄田”,在边远地区还有“赏田”或“加田”。 《周礼义疏》:“采邑、食邑,食其田并主其邑,治以家宰私臣,又子孙得世守。禄田不世守,且仅食其田之租税而不得主其邑,各就乡遂或公邑王官治之。” 《周礼·夏官》:“凡颁赏地,参之一食。惟加田无国征。” 《周礼·地官》:“赏田在远郊。” 第四等为士,称“国士”、“甲士”。主要是武士。 贵族按照宗法制原则受封,形成不同等级的隶属关系,享有不同的权力和义务。 《国语·晋语》:“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 2、平民和奴隶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 皂以下都是从事家务劳动的奴隶。圉、牧是放牧的奴隶。井田上从事劳动的奴隶称作“庶人”。奴隶总称为“臣妾”。 平民,即自由民,称作“民” ,他们是贵族疏远的宗族成员。住在国都的平民称作“国人”。 3、工商阶层 民间工商:《周礼·地官》:“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官府工商:《国语·晋语》:“工商食官”。 二、西周社会矛盾 1、周边民族的进逼 华夏集团自称“中国”、“诸华”、“诸夏”,周边民族族称作戎夷蛮狄,总称“四夷”、“夷狄”。 《礼记·王制》:“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周初民族关系融洽。《国语·鲁语下》:“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 昭王时民族关系开始紧张。《后汉书·西羌传》:“至穆王时,戎狄不贡,王乃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王遂迁戎于太原。”《汉书·匈奴传》:“至穆王之孙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 东夷。周初有徐夷反抗。厉王时淮夷起兵。《后汉书·东夷传》:“厉王无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宣王复命召公伐而平之。” 北方猃狁。《诗经·小雅·采薇》:“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南蛮楚国。楚国称王,昭王南征失败。《史记》:“昭王南征不复”。 《竹书纪年》:(一) “周昭王十六年,伐楚,涉汉,遇大兕。” (二) “周昭王十九年,祭公辛伯以王伐楚,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 (三) “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西戎: 《史记?秦纪》云:“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 《后汉书·西羌传》:“厉王无道,戎狄寇掠,乃入犬丘,杀秦仲之族,王命伐戎,不克。及宣王立四年,使秦仲伐戎,为戎所杀,王乃召秦仲子庄公,与兵七千人,伐戎破之,由是少却。” 宣王三十一年,“王遣兵伐太原戎,不克”;三十六年,“王伐条戎、奔戎,王师败绩”;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左传》昭公四年载:“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 《后汉书.西羌传》:幽王三年,“命伯士伐六济之戎,军败,伯士死焉。” 2、诸侯势力的扩张 西周初年分封,意在使受封诸侯“以藩屏周”。 随着时间推移,亲属关系疏远,产生离心倾向。 诸侯在与戎狄斗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土地不断扩大,力量增强。不再需要周天子的保护。 诸侯强大,成为王权的潜在威胁。 3、周王室趋于衰落 王畿缩小。分封导致王畿土地被分割。周孝王封非子于秦,厉王割土地给克侯,宣王封弟姬友于郑。 天子权威面临挑战。昭王时,“王道微缺”,楚国称王。 周穆王西征犬戎,与西戎关系恶化。 周懿王时,“王室遂衰”。 《竹书纪年》: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导致诸侯不满。 夷王、厉王时,“诸侯或不朝,相伐”。 三、共和行政与西周衰亡 1、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 “国人”,指住在国都的人,主要是平民,也有中下级贵族。暴动原因在于厉王暴政。 厉王暴政:对外发动战争,对内实行专利政策,禁止人们使用山林川泽;堵塞言论,不准人们议论朝政,派卫巫监视人们言论。 召公劝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