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什曼原虫感染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pdf

中国利什曼原虫感染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堡笾鎏瘟苤查!!!!生!旦筮i§鲞筮!翅£地!』!!鱼!!旦!!墨!匹!里照12Q!!!y!!:3§!丛!:! ·专家共识· 中国利什曼原虫感染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传染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一、前言 Avl。)、山丘型内脏利什曼病(mountainoussub-type ofzOOnotic 利什曼病是(1eishmaniasis)全球易被忽视的传 染病之一,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病例。随着 ofzoonotic 漠型内脏利什曼病(desertsub—type 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我国利什曼病发病率已显著 降低,但西北与西南一些省份仍属于利什曼病流行 什曼原虫引起,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患者 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的流动人口也大幅度增加, 为保存宿主,长管白蛉和中华白蛉为主要媒介。 输入性利什曼病也不少见。过去10多年来我国在 利什曼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已经有了较大进展,但目 主,中华白蛉为媒介。DST—ZVL主要流行在西北 前指导文件仍是《GBl5986—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沙漠地区,主要由亚历山大白蛉和吴氏白蛉引起,保 家标准:黑热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因此,经 存宿主尚不明确。 国内感染病及相关临床专家反复讨论,根据中国的 由于我国主要的利什曼原虫种类为杜氏利曼原 病原学分布、流行病学特点,结合临床实践与国际诊 虫和婴儿利什曼原虫,皮肤利什曼病有散发的报道 治进展制定了《中国利什曼原虫感染诊断和治疗专 但较少见,也缺乏相应的流行病学数据。2015年新 家共识》,以提高我国利什曼病的临床诊治水平。 发内脏利什曼病507例,为近10年较高水平。但发 二、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利什曼原虫归类于锥虫科,利什曼属,进一步又 来,内脏利什曼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部,西南部 可分为30种利什曼原虫,其中约20种能致病,常见分区域也有较多病例报道,其中发病率最高的3个 致病的有杜氏利什曼原虫(L.如加撇疵)、婴儿利什曼原 地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内蒙古 虫(L.砌.厂口行£“m)以及热带利什曼原虫(L.£ro户icn) 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等为流行区。非流行区病例 等。白蛉是利什曼病的媒介昆虫,主要通过雌性白 主要是去流行区务工的成年人,且以男性体力工作 蛉叮咬传播。双翅目毛蠓科白蛉亚科的小型昆虫统 者为主,而流行区则以婴幼儿为主[3]。 称为白蛉,全世界共500多种,但只有31种被明确 三、临床表现 可传播利什曼病。当白蛉叮咬人体时,前鞭毛体从 人感染利什曼原虫后在病理学上表现为脾脏白 白蛉消化道释出并反流至人体血液循环。前鞭毛体 髓显著萎缩,伴胸腺依赖区坏死和纤维化,淋巴细胞 随即入侵巨噬细胞,形成无鞭毛体后在细胞内复制, 减少而含有原虫的组织细胞聚集和浆细胞增生,红 然后无鞭毛体不断入侵新的巨噬细胞。 髓则有大量浆细胞和组织细胞,脾血窦内皮细胞增 除人类外,利什曼原虫能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包 生。淋巴结受感染则表现为副皮质区小淋巴细胞消 括啮齿类、犬科、贫齿类、灵长类等,这些哺乳动物均 失,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皮肤利什曼病的基本 可作为储存宿主。通过输血及静脉药瘾、甚至垂直 表现为在单核吞噬内发现无鞭毛体以及伴随的肉芽 传播引起的感染也有报道,但流行病学意义不大。 肿性炎性反应。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分为无症状 我国

文档评论(0)

Pumpk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414134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