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消化系统疾病二教材-课件.ppt

〖医学〗消化系统疾病二教材-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 总论;一、消化系统常见症状;3、腹痛:由于消化系统的器官、组织发生功能性、器质性病变而引起。 疼痛性质:一般腹腔内实质性脏器病变时腹痛呈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剧;空腔脏器病变时呈阵发性绞痛。 分类: ①急性腹痛:常见于脏器炎症,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炎等;空腔脏器扭曲、梗塞,如肠扭转、肠套叠、肠梗阻、肠粘连等;脏器破裂、穿孔,如肝、脾破裂、胃穿孔等; ②慢性腹痛:多见于消化性溃疡;腹腔脏器慢性炎症,如慢性阑尾炎、胃炎、肝炎等;以及胃癌、肝癌等腹部肿瘤。;4、腹泻:正常大便次数为每周3次至每日3次,每日大便量150g。当大便次数超过每日3次,且便质稀薄,容量及水分增加时,即为腹泻。常可伴随腹痛、大便紧迫感和肛周不适感。 常见原因:①肠粘膜因炎症、溃疡等病变受到破坏,造成大量渗出,导致腹泻。病原菌有细菌、病毒、寄生虫。腹泻的特点是粪便含水量大,并有脓、血或粘液,多伴有腹痛、发热;②肠道内水溶性物质吸收障碍,肠蠕动加快而发生腹泻。多见于胃、胰、肝胆系统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或肠道吸收功能不良。腹泻特点是粪便中常含有不消化的食物,泡沫及恶臭,多不伴腹痛,禁食后可缓解;③胃肠道水和电介质分泌过多或吸收受抑引起。腹泻特点是水样便、便量大、无脓血、粘液。 结果:急性腹泻可使机体在短时间内丢失大量水分及电介质,引起水、电介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慢性腹泻则易导致营养不良。;5、呕血与黑便:消化道大量出血时,胃内或返流入胃的血液经口腔呕出称为呕血,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血液中的铁变成硫化铁而呈黑色,即黑便。 呕血与黑便的颜色取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量与速度:①少量缓慢出血呕血呈咖啡色;②量大而迅速的出血呕血呈鲜红色;也可使粪便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③出血量达5ml,大便隐血实验呈阳性;④出血量达60ml可产生黑便。 常见出血部位:食管、胃、十二指肠及胆道系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部位,其中消化性溃疡、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粘膜病变及胃癌出血等是较常见的疾病。;6、黄疸: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渗入组织,尤其是巩膜、粘膜和皮肤,染成黄色所致。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2.0mg/dl时,临床上即可观察到黄疸。 胆红素来源:①衰老RBC释放血红蛋白;②骨髓中成熟RBC内的血红蛋白;③肝脏中游离的血红素;④含血红素的过氧化氢酶。 常见疾病:①肝脏病变:肝炎、肝硬化、肝癌;②胆道系统疾病:结石、肿瘤、蛔虫等阻塞胆道,引起胆管内压力增高,使胆小管与毛细血管破裂,胆红素返流入血致黄疸出现。;二、护理;(二)腹泻的护理: 1、记录排便次数、量及性状,以及患者每日入液量,注意脱水征; 2、给予少渣、低脂、易消化、低纤维素的流食、半流食,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 3、腹部保暖、热敷以缓解腹痛症状; 4、鼓励饮水以防脱水发生; 5、注意肛周皮肤保护; 6、必要时提供床旁便器。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