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铁 5、铁的过量 铁在体内贮存过多,可引致铁在体内潜在的有害作用。肝是铁储存的重要部位,铁过量会累及肝脏。慢性铁中毒有各种脏器受损的表现: (1)皮肤色素沉着,呈古铜或青铜色 (2)肝脏肿大,肝硬化,糖尿病 (3)垂体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及肾上腺功能减退 (4)心脏疾病,心律不齐,心力衰竭 (5)骨骼关节改变,颅脑畸形,肝肿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合称Zellveger综合症 注意: 防止儿童过量误服铁补充剂,家长更不应认为铁剂时“补药”而超过规定剂量服用,以预防急性铁中毒 防止长期过量服用铁剂;防止慢性酒精中毒 6.铁的供给量 7.食物来源 主要来源:食物 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鸡蛋(蛋黄)等。 蔬菜和及奶制品中含铁量不高,且生物利用率低,属于为贫铁物质。 少数植物性食物如木耳、香菇、芝麻等的铁含量较高,但吸收不好 第二节、碘(iodine,I) 人体内含碘约20-50mg,相当于0.5mg/kg。其中20%集中于甲状腺,用于合成甲状腺素。其它分布在肌肉与其它组织中 1、碘的生理功能 碘在体内主要是参与甲状腺的合成,故其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 (1)促进生物氧化,参与磷酸化,调节能量转换 (2)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特别是对智力发育尤为重要。 有些食物中含有抗甲状腺素物质 如十字花科植物(白菜、萝卜等)含有β-硫代葡萄糖苷等可影响碘的利用,在加热烹调时,可破坏释放这些物质前体的酶 此外,Pro不足,钙、锰、氟过高或钴、钼不足对甲状腺素合成也有一定影响 过量: 部分地区的食物或水中的碘含量高,食用这些食物或水会造成高碘甲状腺肿 限制高碘的摄入即可防治 但碘化盐的使用未见碘过量 高碘性甲状腺肿、碘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乔本氏甲状腺炎 5、碘的食物来源 目前主要通过加碘食盐来摄取 海产品含碘丰富:海带、紫菜、干贝、淡 菜、海参、海蛰 植物性食物中含碘量最低 第三节 锌(Zinc) 成人体内含锌量约为2-2.5g,分布于人体所有器官,以肝、肾、肌肉、视网膜、前列腺内的含量为高。血液中75%-85%的锌分布在红细胞中,3%-5%在白细胞中,其余在血浆中。 1.锌的生理功能 (1)金属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 (2)维持正常味觉和食欲 Zn可与唾液蛋白结合合成味觉素,对味觉与食欲发生作用 Zn缺乏:味觉减退、食欲↓、味觉异常和食土癖 (3)促进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 Zn通过调节DNA转录、复制及蛋白质合成影响细 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等各过程。 Zn对胎儿生长发育很重要 生长障碍矮小是缺锌的显性特征。 Zn缺乏能损伤胚胎发生和植入、造成死胎、 致畸及发育障碍。 3、锌的缺乏与过量 缺乏主要因素 (1)膳食摄入不平衡,动物性食物摄入偏少 (2)特殊生理需要量增加:孕妇、乳母和婴幼儿 (3)腹泻、急性感染、肾病、糖尿病、创伤及利尿药增加锌排出 锌的来源 贝壳类海产品:牡蛎、海蛎肉、扇贝 红色肉类及内脏: 蛋类、豆类、谷类胚芽、燕麦、花生 蔬菜、水果类:含Zn较低。 第四节 硒(Selenium,Se) 硒中毒 (1)盲目蹒跚症 人摄食高硒食物,以有机态进入人体,病人皮肤痛觉迟钝,四肢麻木,头晕眼花,食欲不振等 (2)碱性病 人摄食了韩蛋白质结合硒的谷物、蔬菜,病人表现为毛发脱落,指甲变形、凹陷,最后脱落,还有皮疹、皮痒等症状 预防硒中毒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使人和动物避免摄入富硒的食物和饲料。 维生素E是一种良好的抗氧化剂,可预防硒中毒。 蛋氨酸也可以防止硒中毒,但口粮中必须有足够的维生素E 硫酸盐可减轻硒酸盐的毒性,但不能减轻亚硒酸盐或有机酸的毒性。 (四)食物来源及供给量 良好来源:动物性食品肝、肾、肉类及海产品、大蒜等 食物中硒含量受当地水土中硒含量的影响很大。不同地区食物中硒含量差异较大。 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提出 18岁以上 RNI 50 μg /d UL 400 μg/d 第五节 铜 (copper,Cu) 人体内铜总量约50-120mg 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 肝、脑:浓度最高。肝中含量约占铜总量15%,脑约占10%左右 肌肉中浓度较低,但总量约占铜总量40% 肝、脾:铜的储存器官 (二)吸收、代谢 在胃和小肠上部吸收,吸收率约40% 铜在体内不是储存金属,其内环境的稳定主要是通过排泄作用维持 (三)缺乏与过量 缺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