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疾病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呼吸疾病PPT课件

三、病理变化: 1. 肉眼类型: (1)中央型:发生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 (2)周围型:发生于段以下支气管 (3)弥漫型: 1.肉眼类型 中央型:肺门型,最常见 男女,鳞癌多见 发生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 周围型:(周边型) 女男,腺癌多见,肿块呈结节状或球形,常侵及胸膜 弥漫型:少见, 发生于细支气管或肺泡, 沿肺泡管、 肺泡弥漫性浸润生长,累及部分或全叶。 呈肺炎样外观或无数灰白色小结节密布于肺内 2.组织学类型: (1)鳞状细胞癌,20-30% (2)腺癌,30-40% (3)小细胞癌15-20% (4)大细胞癌10%(巨细胞癌、透明细胞癌) 1、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类型,鳞状上皮化生来源,中央型鳞癌占80-85%,低分化多见 肺鳞状细胞癌 2、小细胞癌:占肺癌15-20%,恶性度高,生长迅速,转移早,疗效差,化疗放疗敏感。癌细胞呈梭形或淋巴细胞样,着色深,无核仁,胞质少,形似裸核,病理核分裂像多。内分泌功能,产生5-HT 肺小细胞癌细胞内神经酶分泌颗粒 3、腺癌:占肺癌30-40%,,周围型占60%,女:男=5:1.多为非吸烟者 3.腺癌:特殊类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 大体为弥漫型,镜下肺泡管和肺泡扩张, 内壁被覆单层、多层立方柱状癌细胞,形成腺样或乳头样结构 4、大细胞癌:占10-15%,未分化癌,恶性度高,生长迅速,早期血道转移。癌细胞体积大,多边形,胞浆丰富,核深染,癌细胞高度异型,畸形核、多核或瘤巨细胞。 肺大细胞癌 肺大细胞癌 2.转移 支气管肺门淋巴结—纵隔—锁骨上、腋窝、 颈部淋巴结。 血道转移常见脑、肾上腺、骨、肝、肾、 甲状腺、胰等。 四、扩散途径 1.直接蔓延 中央型—纵隔、心包及周围血管 周围型—胸膜、胸壁 五、临床病理联系 一般表现—咳嗽,痰中带血,胸痛,有时咯血 癌压迫阻塞支气管—局限性肺萎陷或肺气肿 侵犯胸膜—胸痛,血性胸腔积液 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上腔静脉综合征(面部浮肿,颈胸部静脉曲张) 肺尖部肺癌侵犯交感神经链—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Horner综合征)(病变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胸壁皮肤无汗) 异位内分泌(小细胞癌—5-羟色胺,5-HT)--类癌综合征(哮喘,心动过速,水样腹泻,皮肤潮红) * 图注:1 右主支气管、2 右肺上叶支气管、3 尖段支气管(BⅠ)4 后段支气管(BⅡ)、5 前段支气管(BⅢ)、6 内侧段支气管(BⅤ)、7 外侧段支气管(BⅣ)、8 右肺中叶支气管、9 右肺下叶支气管、10 前底段支气管(BⅢ)、11 外侧底段支气管(BⅨ)、12 后底段支气管(BⅩ)13 内侧底段支气管(BⅦ)14 上段支气管(BⅥ)、15 下舌段支气管(BⅤ)、16 上舌段支气管(BⅣ)17 左肺上叶支气管、18 尖后段支气管(BⅠ+Ⅱ)、19 左肺下叶支气管、20 左主支气管、21 气管、22 气管膜壁 * 咳嗽: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及粘液分泌物增多刺激支气管粘膜引起。 咳痰:(咳大量白色粘痰或浆液泡沫状,如伴细菌 感染为脓性):粘液腺增生、肥大;浆液腺化生成粘液腺,粘液分泌增多而致 气喘:因支气管炎症,刺激支气管痉挛或粘液阻 塞而致。 * :灰色肝变期,肺泡腔完整,肺泡隔内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腔内渗出的纤维素网络了大量的中性粒细胞。0 * This is respiratory syntytial virus (RSV) in a child. Note the giant cells which are part of the viral cytopathic effect. The inset demonstrates a typical giant cell with a round, pink intracytoplasmic inclusion. RSV accounts for many cases of pneumonia in children under 2 years, and can be a cause for death in infants 1 to 6 months of age or older. 4. 溶解消散期 发病后1周进入此期 嗜中性白细胞释放酶,使渗出物被溶解,或经淋巴管吸收或被咳出。 肉眼观: 质地变软、切面实变病灶消失。 大叶性肺炎时,肺组织常无坏死,肺泡壁结构也未遭破坏,愈复后,肺组织可完全恢复其正常结构和功能。 临床:退烧、胸透可见阴影逐渐减低、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