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六升中一的衔接--陈荣光
26.9.2006 小六升中一的銜接--陳榮光 小學近年在學與教的發展 陳榮光 保良局陸慶濤小學 了解教改後的學校關注事項 在十八區學校網中,每一區各選取兩所小學,透過他們的學校發展計劃及周年校務計劃書,了解教改後的學校關注事項。 每一區所選取的兩所小學,儘可能來自不同辦學團體,大部分屬津貼小學,當中亦包括數所官立小學;其一是「仍具發展優勢的學校」 ,另一是「相對地較弱勢的學校」,目的是了解學校面對不同發展優勢的客觀環境下,如何制訂學校的發展優次。 研究過程中亦分別與數位小學及中學校長面談,了解他/她們對中小課程銜接的期望和看法。 教改後的學校關注事項 於學校、科組及個人層面推行自我評估工作,以完善學校的自我評估系統。 以生為本的課程改革- -推動閱讀風氣,加強圖書支援學與教。 建立校園關顧文化,尊己愛人,培養學生互愛兼容的高尚情操。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在學習上的個別差異。 提高學校之社會形象,擴大社區對學校之認同;加強教師之凝聚力,進一步建立能自我完善的、學習型的校園文化和教育團隊。 建立良好閱讀文化,增強學生自學能力。 培養學生的生活技巧,如情緒管理、社交、解決問題和訂定目標,增強師生、家校、朋輩的正面連繫,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提升學生的抗逆力。 教改後的學校關注事項 提升學與教效能及優化教師專業團隊 發展「情」的教育(Feel)—國情 訓練學生「生存的實力」(Fantasy)—閱讀、補底、體藝。 發展校本課程,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共通能力、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 保持及提高教職員的教學素質,以提昇學校的效能。 發展生活教育,使我們的學生具有上進心,懂得與人分享成果,同時能夠承擔壓力、勇於面對挫折。 專題研習—發展共通能力 一些看法〈一〉 相對地較弱勢的小學仍能緊守崗位,繼續發光發熱。在某些項目中,例如「提高學校之社會形象」和「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等,他們可能做得更細緻。 四個關鍵項目中,「德育及公民教育」、「從閱讀中學習」仍屬學校重點發展的項目; 但一般學校已較少提及「專題研習」,但較多關注培養共通能力;而「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似乎已逐漸淡出關注事項。這相信與學校已將有關項目融入課程有關。 代之而起的是特別關注「學校的自我評估」和「自我完善」。 教師專業發展—共同備課、優化教師專業團隊,得到前所未有的特別關注。 一些看法〈二〉 學校已較多關注「國情教育」及舉辦跨境交流學習活動,但仍以校長及教師交流為主,學生層面的交流學習仍屬起步階段。 基本能力系統評估促使學校將關注事項重新聚焦在中英數三科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學校似乎較多提及英語提昇計劃,而比較少提及中文和數學。 一些新政策的推行,例如「學校問責與發展」、「基本能力系統評估」、 「中學教學語言及中一派位」等,已形成「蝴蝶效應」和「鐘擺效應」。補課的號角已重新響起。 某些中學校長對小學的期望 很多中一學生未能「妥善分配時間」,以致出現欠交功課的情況,他們期望小學加強交齊功課的培訓。 部分中一學生自律能力薄弱,沈迷「打機」及「煲電話粥」,家長因擔心與子女正面衝突而未能配合學校有效管束子女。 小學雖然設有常識科,但因缺乏理科教師及相關實驗設備,學生的科學素養有待提升。 在英中、中中分流,升中派位亦具有一定隨機性的制度下,小學一般會期望中學在中小銜接多做工作。他們期望小學也能積極配合。 近年小學生學習的變化(一) 小學課程漸趨多元化,尤其是語文科、專題研習、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體育、生活教育等。校園及學習生活多姿多采,但也有人擔心學科的基本功會受到忽略。 全方位學習及專題研習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資料搜集能力無疑已大幅提升,但有效地將資訊轉化成知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閱讀風氣基本已在學校紮根,但仍應關注閱讀英文書及科學書籍的發展。 很多小學十分注重應付升中面試的培訓,但透過強記獲得的「面試技巧」,無助改善學生的溝通能力。 近年小學生學習的變化(二) 本校自2004/05年度自一年級開始,推行「一人一樂器」計劃,獲得廣泛支持。 家長對於「跑出課室」的全方位學習活動十分支持。特別是跨境的姊妹學校交流計劃,給予學生獨特的學習經歷,對擴闊他們的視野,提升個人自信及溝通能力,裨益很大。 專題研習著重的自評、互評及定時匯報機制,在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態度,促進協作學習,提升創意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等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 校本課程發展策略2001-2006(一) 透過參與教育署(教統局)課程發展處的各項課程發展協作計畫,以鼓勵本校教師在課程發展專家的支援下,參與課程設計工作,促進本校的校本課程發展及教師專業發展。 促進及協調校內中文、英文、數學、常識、德育及公民教育、跨學科各範疇的課程發展步伐及方向,以配合「學會學習」的課程改革理念。(以六年時間完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