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中药的基础知识PPT
(四)升降浮沉性能的意义: 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升降浮沉的用药原则是:顺着病位,逆着病势。 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如久泻脱肛,中气下陷,当用人参、黄芪、升麻、柴胡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亢的头痛,宜用牡蛎、石决明潜降。 (五)升降浮沉与性味的关系: 一般来说,药性升浮的,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药性沉降的大多具有酸苦咸涩之味和寒凉之性。 李时珍说:“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 性味是从特定角度对中药作用特征的概括,药性升降浮沉也是如此。 前人往往将性味作为影响和确定药物升降浮沉性质的重要因素。实际上,由于性味和升降浮沉都是从不同角度对药物作用特点的概括。 因此,从逻辑关系而言,升降浮沉与性味是间接相关,与功效是直接相关。 (六)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 一般来讲,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是升浮的,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者大多是沉降的。 当然,上述关系并非是绝对的。如: 芫花:泻水逐饮 旋复花:降气止呕,消痰行水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散结 故前人谓:“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子独升。” 药性升降浮沉与质地的关系是前人根据用药经验归纳出来的,但是这种归纳并不完全。不少花类药有沉降之性(如芫花、款冬花、槐花、旋覆花……),质重者亦不乏升浮之品。因为两者之间并无本质联系,所以现代并不以药物的质地轻重作为判断或解释药性升降浮沉的根本依据。 (七)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炮制和配伍。 故李时珍说:“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1、炮制: 酒炒升散:酒炒大黄,引药上行入头,清降火邪。酒炒黄柏,清上焦之热。 姜炒发散:姜半夏增强发散之功。 盐炒入肾:盐炒知母、黄柏引药入肾,滋阴降火。 醋炒入肝:醋炒柴胡、香附引药入肝则沉。 蜜炒补润:炙甘草和中健脾益气,炙麻黄缓和发汗作用,重在宣肺平喘。 2、配伍:药物升降浮沉常因药物配伍而发生改变。 少数升浮药可随大队降沉药而降;少数沉降药亦可随大队升浮而升。 如:九味羌活汤中,生地性寒沉降,可随羌活、防风、白芷等辛温发表药而升。 四、归经 (一)归经的含义 : 归经则是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性能,反映药物作用对机体的选择性。 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 主要对某一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它经则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三)归经的确定: 中药归经的确定,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 如麻黄能发汗、平喘、利水,可以治疗外感风寒、喘咳、水肿等病证,根据中医学对肺、膀胱生理、病理的认识,便可确定该药归肺、膀胱经。 又比如酸枣仁具有安神作用,可以治疗失眠等证,根据中医学心主神志的理论,便可确定该药归心经。 由于经络能沟通人体内外表里,所以体表病变可通过经络影响在内的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反映到体表。通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候表现以确定病位,这是辨证的重要内容。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因而与疾病定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经络与脏腑虽有密切联系,但又各成系统。故有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的不同,经络辨证体系的形成早于脏腑辨证。因而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在确定药物归经时,或侧重于经络系统,或侧重于脏腑系统。这样一来,便造成某些药物归经的含义有所不同 。 至于有的药物只归一经,有的药物则归数经,这正说明不同药物的作用范围有广、狭义之分。 根据多数学者对归经理论的研究,认为:早期多以经络辨证确定病位,药物归经亦多以经络表示,后来多以脏腑辨证确定病位,药物归经便主要以脏腑表示。 应用归经理论指导临床用药还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间的整体关系,不能拘泥于局部治疗,机械看待归经理论。 ? (四)归经的意义: 1、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正如徐灵胎所说:“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 2、运用归经理论,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间的关系 。故徐灵胎又指出:“执经络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