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独特的土家族丧礼
独特的土家族丧礼 【摘 要】在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土家族人的生活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其独特的民风民俗也正在随之变迁,丧俗正是其中之一。本文是通过在土家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后撰写所得,旨在比较全面的展现出当地土家族丧俗的现状。 【关键词】土家族;丧礼;田野调查 作为中部民族,土家族所处区域自古以来是中原与西南地区进行交流的必经之地,它在历史上一直与其他民族交流频繁,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时,又顽强保留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性,形成了极俱特色的民风民俗。但在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冲击下,其风俗亦正在发生改变。为了比较直观的了解土家族的丧礼状况,笔者在鄂西南清江流域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枝柘坪村开展了一次田野调查,以期能记录下当代尚存的别具一格的土家族丧礼。 以下内容均为笔者调查所得: 落气鞭。这是葬礼的第一步。人落气后,东家会在屋外放响一挂鞭,称之为“落气鞭”,意为告知周围乡邻这户人家有老人去了。在此地,丧事被认为是大家共同的事情,人们都会主动到场,因此有俚语为“人死众人哀,不请自然来”。“都管”会安排丧礼所有的程序,他是整个丧礼的主持者,意为”一切都归他安排管辖”,方言称之为“都倌儿”,他在整个丧礼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落气纸。“落气鞭”放过之后就要烧“落气纸”。由亡者的后辈跪在床前,将纸钱焚烧,烧纸留下的灰烬不能浪费,要装在一个小口袋里,戴在亡者身上,入葬时取下,称之为“落气口袋”。 穿衣。穿衣有诸多讲究,人选就是其中之一。亡者为男性的话穿衣之人也为男性,亡者为女性则亦为女性。衣服的件数 “穿单不穿双”,最外层的衣服须为长衣。衣物的布料也有忌讳:带皮毛的衣物不能穿,衣服的扣子要减掉,皮带不能系。腰带不用布条,而是用黑色或蓝色的细线系成,以用来束衣,数目为老人的年龄,一岁一根。鞋也有讲究,老人穿的鞋,不能扎鞋底、不能有疙瘩。 迎尸入堂。在堂屋正中央摆两条板凳,用以搁棺材,棺前置一张方桌,棺材的摆放必须正对大门,不能放偏、不能歪斜,否则会对家人不利。“上堂”,即将老人置于铺板上,由人从里屋抬出来搁在棺材旁的踏板上停四五分钟,不能直接入棺,意为让老人走得停停当当安安然然。“过河灯”,亦被称为“长明灯”,用一个瓷盆,装入浅浅一层水,中间放上一盏灯,放在老人身下,不能熄灭。 入材。即将老人抬入棺材之中放好,孝子们将老人的身体摆正,手脚抻直,意思是如果不抻直的话,后辈会出现手残脚残的状况。老人“入材”之后要“蹬板”,即脚要蹬到木头。 奠酒。在“入材”完成之后,“响匠”师傅就要进行“落礼”,孝子们开始“奠酒”,一般为三杯酒,九个头。“响匠”师傅,即吹唢呐的师傅,是丧事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此地,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都讲究热闹,老人走“顺头路”并不是一件很悲伤的事,生老病死在人们看来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大家都要一起陪老人热热闹闹的过最后一晚,所以”响匠”师傅一直是必不可少的。 打井。即为挖掘墓地,时间可自由安排。茔地的选择对村人来说十分重要,东家会请“风水先生”选地并确定埋葬方位。“开山土”,即挖掘的第一堆土,需孝子亲自动手,随后由大家一起帮忙完成。 游丧。即由“响匠”师傅将七条或九条长板凳摆放在稻场,孝子及前来送花圈之人,均跟在“响匠”师傅后面顺着摆好的条凳绕,“响匠”师傅则边吹哀调边领路。“游丧”的意义在于,亲人都希望能多陪伴老人一会儿,是亲人对老人离去的挽留。 打丧鼓。夜幕降临时分,东家就会拖来牛皮大鼓,准备“打丧鼓”,闹通宵。土家族区域一直存在的“南摆手,北跳丧”的习俗,指的就是清江流域的“打丧鼓”。第一夜“打丧鼓”有一个“开山白”,或称“起鼓词”,歌师或者鼓师念完之后,便在灵桌前跳起来。鼓师击鼓而歌,歌声高亢僚亮,一人唱众人和,鼓点节奏感极强;舞者踏节而舞,舞姿粗犷豪放,刚劲有力。以往此地的丧鼓舞者不能为女性,但二十一世纪以来,此地居民的思想逐渐开放,很多女性都非常积极的参与到了丧鼓舞的队伍中。“打丧鼓”会持续一整晚甚至几个夜晚,讲究的就是一个热闹,无闹不欢,人越多越好,大家都希望老人的最后一夜是在欢乐中度过,而非悲凉寂寥。 出柩。一夜丧鼓闹到天亮后,便准备抬老人上山,如果遇上“重丧”则需要将老人再搁置几日。“出柩”即抬老人上山至茔地,亦有诸多的忌讳,女儿须立即随棺移至屋外,不能仍旧守在屋内大哭,否则会被认为不吉利;“出柩”的方向也要注意,必须是脚朝前面,头向后面。从“出柩”那一刻开始,直至到达茔地,棺材都不能落地。 引尸入茔。在将老人抬至茔地之后,送葬之人便会稍作休息。“阴阳先生”手持“罗经盘”,在墓穴中央画一个八卦符,边画边念“八卦画的好,子子孙孙穿龙袍;八卦画的正,子子孙孙坐朝廷”等吉利话,以“讨口封”。八卦画完之后,孝子们会将一个系着黑布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