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投靠子女,老人处境尴尬.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国投靠子女,老人处境尴尬

出国投靠子女,老人处境尴尬   2016年11月3日,81岁的张薰迎来了她人生中最艰难的“独立日”――她要回那个“什么也没留下”的中国北京。她比机票起飞日期提前了3天,来到了美国亚特兰大机场,苦等飞往北京的航班,饥寒交迫、不懂英语、身患糖尿病、无家人在旁。实际上,这位跟随女儿、外孙女定居亚特兰大多年的丧偶退休教师,对于这场“离家出走”,筹划已久。   张薰的故事,被海内外舆论形容为一场“遗弃悲剧”。网络热议:老人一生的积蓄,均交给了女儿和外孙女,自己被掏空了。然而,当美国华人圈和中国网友都表示同情,并希望提供帮助时,她却以强者的姿态,拒绝谈论细节,尤其是任何有关亲人身份的。这位自我包裹极严的老人,在公众面前,始终只留下一个落寞、沉默却倔强的背影……   老人们在国外是一个沉默的群体   微博上,当此事被众人斥责“子女不孝”的口水淹没时,一位从小生活在澳大利亚华人社区的悉尼大学博士生小朵冷静评论:其实这不是个案。在悉尼的华人社区,这些中国老人是一个沉默的群体。小朵的母亲在教会的华人社团做义工,这里已经成为不少随子女来海外养老的中国老人唯一的“避风港”。   傅博永远记得,不懂一句中文的女婿在白纸上画图示意:“今天晚上我下班回来之前,请你搬离这个房子”。老伴去世后,女儿邀她来悉尼照顾第三代。仅4个月,就爆发了多次难以愈合的家庭纷争。纷争从食物开始,傅博想要“换个口味”,于是买了腊肉、咸鸭蛋。女儿质问她:“为什么要买这种垃圾食品给孩子吃?你为什么不能像当地人那样吃洁净的东西?”被女婿下最后通牒,她匆匆收拾行李向华人社工求助。不会说英语的她,在华人社工的帮助下办完所有手续,迅速回国。   而吉林的陈焕夫妇来教会时,也已是他们在悉尼的“最后一站”。两年前,他们带着大半辈子的积蓄,欢天喜地投靠独生女儿。女儿是女强人,30多岁时嫁给了悉尼人。结婚后,女儿提出接父母来养老,在国内生活优越的老夫妻没有犹豫,他们卖掉国内的房子,又花了300多万澳元买下澳洲别墅。应女儿、女婿的要求,别墅产权证写上小夫妻的名字。可他们到悉尼后,整天疲于照料外孙,毫无机会住进别墅,再往后,因为“生活?惯不同”,他们被“请”回国内。在国内,他们已无任何房产。   不过,在小朵看来,回国似乎并非老人最不幸的归宿,受难的反倒是那些最终留下的。小朵每个周末去华人超市购物,都会碰到一边购物一边对父母骂骂咧咧的年轻华人。“你什么品位,土气死了,你以为是在国内啊?”这是一位母亲选了一种“很不合适”的菜,被女儿嫌弃。   顾潘晓70多岁,她在悉尼把3名外孙全部抚养到18周岁。在海外18年,她一句英语也不会说,依然不能独立去医院看病。不想再忍时,她也想索性回国,但不再有中国国籍,医保将无着落。即使回国,也怕老邻居说三道四……她自嘲:“熬着吧,就这样到死。”   “我观察到中国人组建跨国婚姻家庭的,遇到代际赡养问题,几乎都不乐观。而夫妻双方都为华人的,矛盾会缓和很多,因为都认同婚后大家庭的概念。”小朵见过身边几十个案例,她认为主要矛盾还是中西方文化观念的冲突:西方人在成年独立后,就和父母相对疏离,而配偶的父母通常不会被视作家庭成员;一些华人女性在嫁给白人之后有“高攀”心态,夫妻间不平等,妻子往往牺牲父母利益去迎合丈夫。   老人们在遇到家庭矛盾时,因为语言不通、社交圈窄等,常常处于劣势,只能依靠华人社区的华人医生、华人团体等民间力量,寻求极为有限的帮助。   最让小朵心痛的,是中国老人在海外遇到危机时,一般会选择沉默。她说:“如果一直保持家丑不可外扬的习惯,默默忍受,那在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国外社区机制中,谁也不会知道他们需要帮助。”   “空巢老人”留在故土养老是大多数人的“主动选择”   张薰的故事,在美国华人圈疯传。一位和张薰女儿同校毕业的美籍华人,在微信中写下《嫁了洋老公还养爸妈不?》。文末,是一句深切的困惑:“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年轻时受罪最多,最有理由晚年享福,但却给我们带来的压力最多。”由于文中“把父母留在国内”的主张,这位名校毕业生受到网友们强烈攻击。   这一主张背后的逻辑,果真不值一提?在北京,记者见到不少这样的特殊“空巢老人”。留在故土养老,是他们大多数人的“主动选择”。   “他们出去了,到国外定居了,不会再回来了。”说起一双儿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退休女教授黄铭提高了嗓门,一字一顿强调。女儿入了美国籍,儿子入了德国籍,而她自己,要把“中国公民”做到底。儿女曾多次邀请母亲去国外居住,她都婉拒。她说:“他们的家,再好也是别人的。中国,有我自己的家。”她也安慰自己:“国外就和外省一样,往来方便。”她会说英语,但仍觉得那种没有固定社交圈的生活,像是人“没了腿”。折中的办法是进养老院,但黄铭满意的私立养老院,入院保证金动辄数百万元;而公立养老院,她已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