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自己的趣味创造出来的耐读美文.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凭自己的趣味创造出来的耐读美文

凭自己的趣味创造出来的耐读美文   在研究中国现代散文史时,人们有一个解不开的谜团,那是周作人留下的。他在评论散文时,力主散文要有“味”,须“添上一种气味”。他在评论俞平伯散文时,着重说的就是“味”,说俞平伯“为近来的一派新散文的代表,是最有文学意味的一种”,因为俞文“有涩味和简单味”。他认为散文必须“有涩味和简单味”,“这才耐读”。周作人为什么如此推崇散文的“味”,并把它作为一条很重要的散文审美标准?“涩味和简单味”又如何理解?直到最近读了胡竹峰的散文,再联系近百年的中国散文发展史,这个谜团的谜底就逐步解开了。   胡竹峰是个“80后”的青年作家,他的散文创作并不丰硕。我读到的是他的《墨团花册》和《衣饭书》,且还有几篇是重复的。当今有些大家,散文作品等身,却乏味,读了没有让人回味。胡竹峰散文量少,却有味,耐读,值得一论。   胡竹峰创作散文是有备而来。他和其他新老散文家不同,他有自己固守的散文创作理念,他借散文创作不时要发表他的散文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散文创作。俞平伯《在〈梦游〉跋》写到这样一件事,他的散文《梦游》“脱稿以后,不署姓名,叫朋友们去猜。他们说大约是明人作伪,至迟亦在清初……这三个朋友中,有两位是我的老师”。读胡竹峰的散文,倘若不署姓名,也给人产生这大概是民国时期的人所作的穿越错觉。他在《〈衣饭书〉前言》中自供:“从二十岁到现在,一直喜欢民国人的作品,我把那一代作家视为师傅的。”他又宣示自己的理想:“写民国文,喝明清茶,读宋元画,交晋唐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就情趣而论,在他的散文中,时时会闻到周作人、俞平伯、林语堂和废名的气息。同时,他又有意识地追求明人的名士气,如他写“空杯”:“从前的杯子除了装茶水,酒水之外基本就是开水了,现在空杯可以装咖啡,饮料还有情欲。旧时的一份风雅换成今日的几丝暧昧。”他写“刀马旦”:“美人翩翩起舞,树影摇曳婆娑,这些,如今已不大能见到了。美人住在写字楼里成了白领,早就没有月下起舞的闲心,树被砍倒了,树之不存,影将安在?只留下寂寞的人在空山徘徊。”“在这个时代,文人绝迹,情种横行。”“大侠和强盗都过去了,现在只有小偷与赃官等等。兴浓味足。不过,虽然是追求明人的名士气,不同的是明人的名士气多有隐遁的色彩,而他在散文里,却把眼睛半睁着,时时要注视脚下的土地,不露声色地糅进了无奈地叹息,糅进了人间况味,这样的“味”在我看来,这就是周作人说的“涩味”,也是他自己眼中的好散文的“味”——“清灵灵似野芹菜”所散发出来的清香。诚然他的散文中更多的是“简单味”,这种“简单味”常常是触景后生“味”,这“味”几乎是天生的纯粹的生理上的反应,是老天对他的恩赐,如他写江南雪:“南国的雪是娇羞的,像旧时未出阁的少女,羞湿地飘舞着,这样落半天,才放开胆子,肆意地撕棉扯絮簇簇而下。顷刻间,田野皑然,天地一笼统,黄狗白,白狗肿。”这种“黄狗白,白狗肿”的“天地一笼统”的带有明人的气味的描写,是他的才情的结晶。不仅写景如此,写社会风情,他也能简单到把人间烟火味过滤掉,把美的“简单味”调和得让你掉魂,如《瓜子》中的一段文字:“有一年冬日午后,在乡下闲逛,见一小院,有负暄老头拎着火炉,携一顽童,茶几的托盘上有碟瓜子。老头牙掉光了,只好傍火取暖,嘴唇嗫嚅而动。顽童脚下瓜子壳满地,密密麻麻如蚂蚁大战。”这是用心铸造出来的美的文字。不过,就我个人的审美情趣来说,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他的半睁眼睛得来的人间况味的散文。我们毕竟生活在人间,有一点烟火味的涩味,耐得人舒心。他的《空杯》、《戏人》无论从哪个角度评论,都是难得的美文。   胡竹峰散文重“味”,在欣赏散文时,也毫不犹豫把“味”作为重要的一条审美标准。他推崇沈从文,原因是沈的散文“一行两行情意绵绵,十页八页,还是情意绵绵,情意仿佛是老酒,绵绵是味,是春天细雨打湿的青绿”。又说:“好的散文要有旧气,但这个旧,不是旧衣箱里曾祖父的旧衣服,而是曾祖父的水烟筒或者金银珠宝,这些旧才有持久的价值。”在散文创作上,主张“接通传统,打通地气,从源头逶迤而来,从民间缓缓化出”。讲的都是“味”。为了味,他不愿牺牲自己,把力量放在趣味耐读上。在当今散文作家中,如此自觉把“味”作为散文的创作理念,实属少见。他貌似是“接通传统”地固守,但骨子里是用“味”以守为攻,对当今散文挑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自信自觉的先锋。   胡竹峰的散文为周作人的“味”提供了谜底。“味”,气味,意味,滋味,涩味和简单味。百年以来,散文作家或理论家们一直把目光和兴奋点放在“道”上,连鲁迅周作人都没有幸免,在“道”上死争死拼。一个说载道的散文是“垃圾”,一个说散文是“匕首”。 周作人自己提出了“味”,却束之高阁,再也没有用心阐释它。无视“味”的后果是无味散文充斥文坛。现在再来回顾百年散文,不管打着什么旗号,什么“新文体”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