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窑变”之秘.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钧瓷“窑变”之秘   所谓窑变,一般是指瓷器在高温烧成过程中釉色发生特殊变化的现象。由于最初非有意为之,人们对此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所以这类瓷器往往被视为“妖孽”而毁之。南宋周烽《清波杂志》记载:“饶州景德镇陶器所自出,于大观间窑变色,红如朱砂,谓荧惑缠度临照而然,物反常为妖,窑户亟碎之。”明清笔记中,也有一些对窑变(或曰“曜变”)传闻的记载。如提到官、哥二窑及吉州窑等窑变瓷器,“有同是质而遂成异质,有同是色而特为异色者”;有的状类蝴蝶、禽、鱼、麟、豹、鹿、象等;有的则“入窑变成玉”。至于窑变现象发生的原因,不得其解,只简单归之于“造化之责”。不过,因窑变时有发生,人们已渐渐习以为常,不再像过去那样觉得可怕了。明何孟舂《余冬续录摘抄内外篇》(卷四)记:“民间烧瓷,旧闻有一二变者,大者毁之,盏罂小者藏去,鬻渚富室,价与金玉等。”清朱彝尊在专门记述北京史迹掌故的《日下旧闻》中,提到明神宗时太后供奉“窑变观音”一则旧闻。这尊瓷观音为景德镇窑烧造,“器化一庄严法像,绿衣披体,晏坐支颐,两膝低昂,左偃右植,手轮梵字,篆法宛然,献之阙下。懿旨命供于报国寺内,俾都人咸知敬礼。”   钧瓷窑变历来为人津津乐道。金元以来的窑变紫红釉钧瓷,可说已是人们有意识追求的产物了。其釉色或浓或淡,色斑或聚或散,五彩交融,变幻多端。明清文献中出现的窑变釉色主要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胭脂斑、朱砂红、猪肝红、鸡血红、驴肝与马肺混色、深紫、葱翠青(鹦哥绿)、米黄、墨绿等。明张应文《清秘藏》说:“均州窑,红若胭脂者为最,青若葱翠,紫若墨色者次之……”古代钧瓷的釉色,大体可分为蓝、紫两类。蓝釉钧瓷多见单色釉制品,釉色有所谓天青、天蓝和月白等,也有蓝釉上饰紫红斑的品种;紫釉钧瓷以所谓“官钧”为代表,玫瑰紫、海棠红等窑变色釉,蓝紫交融,汗漫晕散,极为绚丽。所有钧釉均呈现出强弱不一的乳光(蓝色散射光)。研究结果表明,钧釉属于高硅低铝富磷玻璃相的石灰碱釉,由于磷酸在釉中极不容易溶解,促使其发生液相分离;不相混溶的多种玻璃相和气泡所引起的漫反射和折射,导致了釉的乳光效果。钧瓷的窑变现象,也就是釉的乳光层液相结构的不均匀性在视觉上的反映。   五彩斑斓的窑变釉色是怎样产生出来的呢?从陶瓷工艺学的角度讲,在釉料里若是加入某种氧化金属,经过特定条件的焙烧之后,釉面就会呈现某种固有色彩。如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铁的色釉,经过氧化焰――还原焰便会成为不同程度的青色;若是把氧化铜加入釉内,就可得到红色釉。钧窑就是利用铜、铁等氧化金属呈色的不同特点,掌握窑变规律,烧出多种釉色的。它的红色是由于氧化铜还原成红色胶体铜粒子散布在釉中所致,紫色则是由红釉与青釉相熔合而成。其传统工艺流程大体是这样的:先将铜片锻淬,刮取已氧化了的碎片,再研成细末,使用时将少许釉浆与其调和(氧化铜含量约为0.50-0.90%),涂以坯面,挂釉后于还原气氛中焙烧。也有采用分层挂釉的方法,即先在坯面上施一层青釉,再挂一层含有铜的釉,使之在烧成时产生交叉浑融的效果。红紫斑(即青釉点斑)品种,则是先将含有铜的釉,采用点、画或涂抹等手法施于器物坯体局部,然后再挂青釉焙烧。   钧瓷窑变现象与乳光效果的产生,与烧成温度、气氛和冷却速率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实践证明,同一种钧釉在低温慢速情况下烧成,呈青蓝色率高,并产生柔润如玉的光泽;如在高温快速条件下烧成,则成品光亮,紫红色率提高。古代钧瓷的烧成,是在较低温度条件下(1260±20℃)采用延长烧成时间的工艺措施完成的。而钧釉液相分离正好易于在1200℃上下冷却过程中发生,这样就形成了它特有的乳光效果。   窑变现象与乳光效果,是钧瓷的两个基本特征。为鉴赏家所称道的还有钧瓷的蚯蚓走泥纹(釉内出现的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系胎、釉在烧成过程中膨胀和收缩系数不同所致)、兔丝纹、蟹爪纹和金斑(黄色结晶。较少见)等。特别是蚯蚓走泥纹,属钧瓷独有。钧瓷这种失透性强,富有美妙质地效果的乳光釉与窑变色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自然具有耐人寻味的美感。   钧窑窑变色釉以紫红色为主体,但在烧成过程中,铜的呈色极不稳定,即使烧成温度、气氛和冷却速率控制得很好,也会由于窑位、燃料甚至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不能保证所有产品都达到最佳效果。所以钧瓷烧造颇为不易,正如钧瓷产地流传至今的民谣所言:“窑工穷,烧钧红,十窑九不成。”窑变,使钧瓷的烧造变得既复杂而又简单。钧瓷讲究“土细、料细、坯干、窑干”;采用二次烧成工艺,即先素烧,再上釉复烧成器。而当一只只颇费工力的器坯涂上釉汁被码进炉膛,成败就都因了这神秘莫测的窑变。   当然,窑变也并非“火之幻化,理不可晓”,人们通过实践,总是可以摸索到一定规律;现代科技更不难揭示它的奥秘。问题在于,科技追求的是规范,而钧瓷追求的是美,是艺术;符合科技要求的“完美之作”,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